戴维·奥苏贝尔(DavidP。Ausubel,1918—)对教育心理学的最主要贡献是他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亦即非字面性联系,指新符号或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所谓非人为性联系,亦即非任意性联系,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在合乎人们能理解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
(1)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和种类。
①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适当观念。
②奥苏贝尔根据有意义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把有意义学习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即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此外,还有两种较高级的发现学习,即问题解决和创造。
(2)同化论。
①意义获得的同化模式,奥苏贝尔根据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方式,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三种不同的同化模式。如图2-2所示:
图2-2新知识意义获得的三种同化模式
a。类属学习的同化模式。这一同化模式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中,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b。总括学习的同化模式。这一同化模式是指概括程度较高的新概念或新命题总括了认知结构中原有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或命题而获得意义的学习。
c。联合学习的同化模式。当新的概念或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或命题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并列关系。由并列关系形成的同化模式称为联合学习的同化模式。
②意义保持和遗忘的同化机制,奥苏贝尔认为,一个完整的有意义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习得阶段——新知识的意义的获得;保持阶段——新的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性同化的出现;再现阶段——新的意义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中分离。同化论不仅能解释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还能解释意义保持和遗忘的心理机制。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有机结合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和探索,理论论述有着缜密的逻辑性和一定的说服力。但是,论述仅限于学生的认知学习或知识学习,没有包括动作技能、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学习。
4。加涅累积学习理论
罗伯特·M·加涅(Rne,1916—)博采各家理论之长,提出了自己对学习问题的论述。
(1)学习的分类,早期加涅根据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水平,由简单到复杂把学习分成八类。这八类学习分别是:
①信号学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
②刺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结合,并得到加强,学会以某种反应获得某种结果。
③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
④言语学习。这类学习与第三类学习一样,只不过它是语言单位的联结。
⑤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性质,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⑦规则学习。指学习概念的联合,也就是形成两个以上的概念连锁。
⑧问题解决。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原理或规则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
加涅把这八类学习按照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每一后继学习类型都是前一学习类型更加复杂的表现。低级的学习是简单的和基本的,高级的学习是复杂的和抽象的。前者向后者发展,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提高。高、低级学习彼此之间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越来越复杂、抽象的累积学习模式。
(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对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被广为引用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如图2-3所示:
图2-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图
这一模式指出了信息的流程,即信息从一个结构流到另一结构的过程。来自环境的刺激或信息,从感受器输入到感觉记录器,在经过几百毫秒的瞬时登记之后,又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保持25~60秒。如果学习者进行复述,信息能在这里保持稍长的时间。随后将信息进行语义编码,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假设的永久性信息存贮库。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功能不同,在长时记忆中存贮的信息经过检索和提取而回到短时记忆中。存贮在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恢复后,就达到反应发生器。反应发生器把信息转换成行动,也就激起效应器的活动,作用于环境。在这个模式中,执行控制和预期是两个重要的结构,它们可以激活或改变信息流的加工。控制过程决定着学习者如何进行注意、存贮、编码和检索信息,因此,它起着调节作用。期望代表着学习者所要求达到学习目标的特别动机,它是一种连续的定向,指向完成的目标,这种定向能使学习者选择每一加工阶段的信息输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执行控制和预期究竟如何与信息流相连接,迄今还没有研究清楚,而它们却又是学习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结构。
(3)学习的阶段,加涅认为,一个学习行动的阶段就是构成单个学习的内部和外部事件的系列或链索。而且,每一阶段都有它各自的内部过程和影响它的外部事件。他将学习的阶段及其对应的教学事件概括如图2-4所示:
图2-4学习阶段和教学事件的关系
①动机阶段。动机反映了学习者要控制、支配和掌握他的环境来达到既定目标的自然倾向。在学习的动机阶段,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识别学习者的各种动机,并将它们引到学习的目的活动中去。当动机不存在时,可以通过引起学习者内部的期望来建立。
②领会阶段。学习的领会阶段包括学习者对刺激的注意和知觉。在这一阶段要引导注意和指导知觉选择,要将提供给学习者的刺激加以安排,以便强调刺激呈现的区别性特征。如在课文中的一些字和词语下面画线,或者将它们用不同的字体来印刷。
③获得阶段。指学习者把他的知识编码并存贮在大脑中。编码是为了在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存贮。在此阶段的教学要提供编码的学习指导,如运用表象编码、语词和命题编码,或者双重编码。
④保持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对经过编码存贮的知识加以巩固,增强保持。例如,练习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就要设计让一个学会的能力在多种多样的情境中加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