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心理发展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 二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第1页)

二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第1页)

二、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幼儿感觉的发展

1。幼儿视觉的发展

视觉是指个体辨别物体的明暗、颜色、形状、大小等特性的感觉。它包括视敏度和颜色视觉两个方面。

(1)幼儿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是指个体分辨细小物体和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幼儿视敏度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但发展速度不均衡。

有人认为,幼儿年龄越小,视力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者对4~7岁幼儿的视力进行调查。调查时采用一种视力测试图,图上有许多带有小缺口的圆圈,测量幼儿站在什么距离可以看出圆圈上的缺口。结果是:4~5岁幼儿平均距离2。1米;5~6岁是2。7米;6~7岁是3米。可见幼儿的视力并不是年龄越小视力越好,而是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但并非等速发展。

幼儿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幼儿视力。教育幼儿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画画;看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且时间不要太长;不边走边看;不躺着看书;不要用手揉眼睛;幼儿园要定期检查幼儿视力,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另外,教师给幼儿出示的图书、画册及玩教具字迹要大而清晰等。

(2)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也称辨色力,是指个体辨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

幼儿颜色视觉发展也是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的。实验研究表明,幼儿辨色力发展有如下趋势:小班幼儿已能初步分辨红、黄、蓝、绿等基本色,但在辨认近似色时有困难且难以说出颜色名称;大多中班幼儿已能区分基本色与近似色,如红与粉红,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大班幼儿不仅能认识颜色、运用颜色而且能正确地说出常用颜色的名称,如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并且开始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协调。

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掌握颜色的名称。如果掌握了颜色名称,即使是混合色如“淡棕”“橘黄”,幼儿同样可以掌握。

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指导幼儿认识和辨别各种色彩并学习调配各种颜色。同时,幼儿教师要把颜色名称教给幼儿,这对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幼儿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指个体辨别声音的强弱、高低、大小的感觉。它包括纯音听觉和语音听觉两种。

(1)幼儿听觉感受性的发展。

感受性是指有机体对内外刺激的感受能力。听觉感受性是指听觉感受器官对声音的感觉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但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

有人报道,5~6岁儿童在55~65厘米距离处能听到钟表的走动声;6~8岁儿童则在100~110厘米之外能听见。这说明从6~8岁两年间,听觉感受性提高了一倍。另有研究表明:12~13岁以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成年以后,听力有所下降。

听觉是人们极其重要的感觉通道。幼儿教师应避免噪声对幼儿听力的影响。所谓噪声,是指那些杂乱无章的使人烦躁的高音。人最理想的声强是15~35分贝。大声说话声强可达60~70分贝。60分贝以上的噪声,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如果长期处在80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人的内耳听觉器官就会发生病变,产生噪声性耳聋。

幼儿园是孩子集中的地方,幼儿又非常容易兴奋。许多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容易出现大声喧哗现象。教师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组织工作:教师说话时要带头轻声细语;要防止孩子们大吵大闹;如果条件允许,孩子们的自由活动应该多在户外进行。

孩子耳道短,容易患中耳炎,可能导致听力丧失,幼儿教师在这方面也要做好保健工作,如不进脏水;不用锐器乱挖耳垢;避免感冒;有问题及时救治等。

(2)幼儿语音听觉的发展。

语音听觉是指对说话声的感知能力。幼儿语音听觉是在言语交际中发展和完善的。幼儿初期还不能辨别语言的微小差别,例如,分不清“s”和“sh”,“k”和“h”等;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言的微小差别,到了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别本民族的所有语音。

幼儿教师可通过语言教学与训练发展幼儿的语音听觉能力。语言教学中语音的变化、语词声调的不同、语言表达时语气的多样化等都是促进儿童听觉发展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环境,如多让幼儿倾听各种物体及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也是发展幼儿听觉的有力手段。此外,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专门的训练听力的游戏,如让幼儿闭上眼睛,听小朋友说一句话,辨别说话人的声音,猜猜说话的是谁,这样可以训练幼儿的听觉辨别力。

在幼儿阶段存在着“重听”现象。所谓“重听”,即“半聋”“半听见”。是指这些孩子听力上存在的缺陷,但是能够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说话的内容。这种现象易被忽视,但它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都会带来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幼儿知觉的发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