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是什么 > 第五 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与监管(第3页)

第五 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与监管(第3页)

2。缩减资产规模,降低银行风险资产额

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同时要加强表外业务的管理,尽可能减少转换系数小、风险权数小的表外资产。因此,优化资产结构的重点在于减小银行资产规模,降低银行风险资产额,从而提高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重。

从资产的角度看,减小资产规模、适度控制银行存量是银行流行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有时,银行可以通过销售一部分高风险或市价较高的金融资产来减少资产规模,从而提高资本和总资产的比率。银行属于负债经营,现金存量较高,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相对较少。减小银行资产规模必须在银行资产管理的要求下进行。

3。动态调整资产结构

通过调整资产结构,银行可以在保证总资产和总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在银行各类资产中,贷款资产与证券投资具有较大的结构调整空间。

贷款是银行持有的变现能力差、风险大的资产。从贷款管理的要求来看,银行为减少贷款风险可以进行贷款组合,通过减少高风险贷款和增加低风险资产以减少风险资产额。

证券投资除了可以满足银行流动性和赢利性要求外,还为调整贷款规模提供了空间。通过对投资的组合,银行可以降低投资风险,降低风险资产的数量与权数,实现流动性和赢利性的均衡。

(四)四大监管工具的新内涵

继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十分重视监管新标准的实施工作。按照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要求,各成员经济体两年内完成相应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13年1月1日开始逐步推行并实施新监管标准,2019年1月1日前全面达标。该协议确立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建立了全球一致的流动性监管量化标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银行体系稳健性乃至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深刻影响。

为推动中国银行业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和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4月27日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从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提高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增强系统监管有效性,深入推动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及要求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尤其是明确了资本充足率监管、杠杆率监管、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四大工具的新标准。具体内涵如表1-8所示。

表1-8四大监管工具及其新内涵

续表

综上所述,在提高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方面,该指导意见从改进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合理安排过渡期等方面,对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做出了新规定。从建立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引导银行业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合理安排过渡期等方面,对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做出了新规定。从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建立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以及过渡期安排等方面,对强化贷款损失准备监管做出了新规定。

三、经济资本的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EicCapitalMa)是商业银行建立资本制约机制,控制经济资本的适度、合理增长,提高资本回报率并有效全面控制风险的一种管理活动。经济资本管理在银行管理中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本手段。经济资本能够从总体上计量和监控其风险状态,当银行的经济资本总量接近监管资本时,说明银行所处的风险水平正在超出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此时,银行必须通过某些途径补充实际资本金或者收缩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银行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威胁。

第二,经济资本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依据经济资本的理念,商业银行根据事前计量的风险敞口,可以了解不同部门、业务单位和产品对整体风险水平的影响,从而实现资本与风险的匹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资本为基础的风险防范体系。

第三,经济资本是银行制定科学业绩评估体系的依据。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一直被作为衡量商业银行赢利水平的指标,但这两项指标无法全面、深入地揭示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水平,即度量经营特殊商品的高风险企业具有其明显的局限性。而采用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即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RAROC)来综合考察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则更为科学合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管理目的下的实用RAROC计量模型还包括:基于股东回报的RAROC模型、基于客户选择的RAROC模型和基于绩效考核的RAROC模型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予以详细介绍。

应该说,经济资本管理对商业银行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资本计量和资本配置两个方面。

(一)经济资本的计量

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是经济资本的计量,即从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进行约束。它们集中体现了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在价值,也是经济资本管理的重点。

1。经济资本的数量约束

经济资本数量约束是指通过风险识别和计量后得到的经济资本总量必须以实际持有的会计资本为约束,即为了使银行自有资本充足以弥补非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总量不得超过银行的账面资本。一旦经济资本总量超过账面资本,说明银行持有的账面资本不足以弥补非预期损失,一旦风险爆发银行就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因此,账面资本直接制约着经济资本总量,成为银行经营的风险临界点。经济资本的数量约束主要包括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和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三个方面。

(1)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银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用VaR模型对市场风险进行量化管理。巴塞尔委员会于1996年颁布了《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对市场风险内部模型又提出了具体定量要求:“置信水平采用99%的单尾置信区间,持有期为十个营业日,市场风险要素价格的历史观测期至少为一年;至少每三个月更新一次数据。”计量市场风险经济资本的基本公式从此演化为: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乘数因子×VaR

(2)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

信用风险依据关注点的不同可以区分为违约风险和信贷利差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履行还款义务的可能性;而信贷利差是指由于信贷资产评价下调、信贷利差变化而导致资产的经济价值或市值下降的可能性。与此对应,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包括违约模式与市场定价模式。

●违约模式。信用风险的预期损失(EL)可以表示为:

EL=PCE×EDF×LGD

式中:PCE——潜在信用风险或违约发生时授信余额的可能金额;EDF——预期违约率,即在既定时期内债务人可能违约的概率;LGD——违约损失率,即债务人一旦违约所带来的损失数额。

●市场定价模式。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UL)可以表示为:

总之,市场定价模式比违约模式更为严谨,因为它既考虑了违约损失,又考虑了信用资产质量等级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因此,市场定价模式不仅估计到期不能支付的风险,还估计中期潜在的价值损失。

(3)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

相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而言,操作风险更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可用的监管类方法主要有基础指标法、标准法和内部计量法。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均采用简单的系数法对操作风险进行计量,即根据历史年度发生的损失数据,将其业务按照操作风险的程度分配不同的风险权重,并乘该类业务的余额。基本模式为: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额=前三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值×设定系数

一旦经济资本总量超过账面资本额,商业银行一般可以通过增加资本和减少风险资产来改变不利的境况。银行可以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即降低高风险业务的比重,以及直接减小经营规模两种途径来予以实现。应该说,经济资本管理的数量约束是对银行经营规模和扩张速度的约束,它要求银行必须遵循资本与风险间严格的对应关系,否则商业银行就可能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

2。经济资本的质量约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