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金融机构管理是做什么的 > 第三 商业银行的信贷国际金融管理与应用(第1页)

第三 商业银行的信贷国际金融管理与应用(第1页)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信贷、国际金融管理与应用

贷款是商业银行资产运用和经营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商业银行收益最主要的来源。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扣除了留存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外,都可以将其以信贷的方式加以运用。既可以使自身获得经营收益,又能满足微观经济体的融资需求;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也起到发动机及引擎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信贷的政策与程序

为了控制风险、保障赢利水平,商业银行通常会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并对贷款流程进行管理。信贷政策和程序作为基本的操作规范,可以使其合规、有效地运用资金,预警和控制经营风险,平衡好风险与赢利的关系。信贷政策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信贷政策必须具备框架和内容的合法性。银行信贷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受到法律、法规及监管机构的限制,如存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贷款期限的分布、单笔或集团信贷的上限规定等要素。

第二,信贷政策要具有风险规避性。银行应根据自身的资本充足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来制定贷款发放规模、贷款期限、品种、贷款担保要求等相关规定,以使其信贷风险掌握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第三,信贷政策要具有权力制衡性。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时应对尽职调查、尽职审查、尽职审批的具体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各部门、岗位和领导人只能在自身的权限内按照程序司职于贷款授信工作,特殊情况则必须交由集体讨论决定。

第四,信贷政策要具有程序明确性。信贷政策一定要以书面形式明确其内容、要求及流程等,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设计进行项目的尽职调查、审查、审批和出账。

(一)信贷政策的内容

银行信贷政策的内容具体包括:贷款的目标客户、贷款的分级授权、贷款的期限和结构、贷款的规模控制、信贷集中的风险管理、贷款定价、贷款担保政策、信贷档案的管理、关系型贷款的处理、贷款的审批程序、贷款的贷中和贷后监督、贷款质量的评价、逾期贷款和坏账的处理等。以下我们就信贷政策的最核心内容进行诠释。

1。贷款定价问题

就是在贷款定价过程中必须考虑资金成本、贷款的风险程度、贷款的期限、贷款管理费用、存款余额、还款方式、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资产收益率目标等多种因素。

2。贷款担保政策

担保措施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可影响或控制的潜在还款来源即第二还款来源,是银行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担保主要有抵押、质押、保证、附属合同等形式。银行一般应强化对抵、质押物的占有控制权,抵、质押物价值必须覆盖贷款授信额且变现价值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及稳定性;而保证人必须具有保证资格和财务能力。

3。信贷档案管理问题

信贷档案是对银行授信管理过程的详细记录,能够体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折射出贷款授信的质量甚至对其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银行必须建立起科学、完整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

4。贷中和贷后的监控处理过程

信贷人员在贷中应保持与借款人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借款人的业务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检查借款人是否按照合同约定使用信贷资金,是否定期缴存利息;如在贷款检查中发现不良贷款信号,或在贷款质量评估中被列入关注类以下贷款,都应引起充分重视并采取对应措施。此外,还要定期进行信贷分析并形成报告存档,按期及时敦促归还本息,并进行到期贷款质量的评价以及逾期贷款和坏账处理等事宜。

(二)贷款授信的程序

贷款授信程序一般可以归纳为贷款营销与申请、贷款调查与审核、贷款审批、贷款担保、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发放及管理、贷款评估七个环节。其中,贷款调查与审核、贷款审批、贷款担保、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发放及管理环节是贷款授信程序中的灵魂。

贷款调查与审核是商业银行与贷款申请人的互动过程,贷款申请人要为银行提供其贷款资金需求、运营及回笼的可行性分析、利润预测、还款来源等报告;银行则需要对该客户的基本资料进行真实性检验,并对其实地进行考察来度量资质和偿付能力。这对于银行是否对其发放贷款,发放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水平、担保措施、还款安排等决策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贷款调查与审核后,银行就应该及时报请上级信贷管理部门或信贷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批。银行审批贷款应按照“审贷分离”的制度来进行决策。

审批通过后银行应与借款人签订书面合同。贷款合同一般包括:贷款金额、币种、期限、利率、计息方式;贷款用途、提款条件、提款手续和还款方式;担保品、担保品处理事项;保险、相关税费、声明与承诺;借款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事项处理;适用的法律、争议解决机制、司法管辖等关键要素。对于抵押、质押类贷款,借贷双方还应办理抵、质押登记或相应的过户手续等;而对于保证类贷款,银行还应与保证人签订保证合同或保证人在上述借款合同中载明其保证条款,加盖保证人法人公章并签署法定代表人姓名。

贷款授信合同签订后,方可向客户的借款账户拨付款项;借款人亦应依据合同约定的提款条件办理提款手续,并按贷款规定用途使用其资金。此后,银行应根据合同约定对贷款进行贷中或贷后管理,主要包括贷中检查、贷中风险预警、贷中风险分类、不良贷款管理等。

二、银行贷款授信的主要业务品种与应用

(一)银行贷款授信的主要业务品种

1。流动资金贷款业务

流动资金贷款是为满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资金需求,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提供的一种融资方式,主要包括流动资金整贷整还贷款业务、流动资金循环使用(如比较典型的“厂商银”业务)贷款业务、流动资金整贷零偿贷款业务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四种方式。

2。个人(或称私人)贷款业务

个人(或称私人)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个人经营贷款、商品房按揭加按转按揭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汽车按揭贷款、个人房屋装修贷款、贵重消费品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再就业与创业贷款等。

3。票据业务融资与应用

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含国际信用证)、银行保兑仓等票据业务本身是一种结算工具,但当银行收取保证金比例低于票据面值时,就有了风险敞口且具备了融资功能。票据业务的发展对解决企业特别是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题,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减少相互拖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促进企业间商品交易新秩序的建立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票据签发、承兑、背书转让、贴现或再贴现以及见单支付等金融服务内容,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畴。

(1)银行承兑汇票授信业务

银行承兑汇票授信是由买方企业(出票人)签发给卖方(持票人或称收款人),买方向银行申请“承兑”该票据,同时由出票人提供担保措施的一种融资方式,兼具了支付手段和延迟支付两种功能。承兑是“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出票人向银行申请“本汇票请你行承兑,到期无条件付款”;银行加盖“汇票专用章”,承诺“本汇票已经承兑,到期日由本行付款”。

银行办理“承兑”已承载了到期无条件付款的责任;如果在到期日申请人不能对银行付款,银行就必须在到期日对票据持有人无条件给付资金,这样就伴随着潜在的授信风险。因此银行对于风险敞口即超过保证金部分,必然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如抵押、质押或第三人保证。一般而言,银行出于业务简化的需要多选择由信用担保公司提供保证的方式予以实施。

银行承兑汇票授信的业务操作流程和票据外延融通,可简化为票据的申请、承兑、背书或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几个方面,具体可用图1-1予以反映。

图1-1票据授信业务操作流程与外延融通

(2)国内信用证授信业务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