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最美教师张丽莉丈夫 > 第二 松薄云天有深根(第1页)

第二 松薄云天有深根(第1页)

第二节松薄云天有深根

“性格决定命运”,丽莉关爱他人的性格和善良品质,决定了她能在最危险的瞬间,做出舍身救学生的义举,而这美好品性的形成,就来源于她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的慢慢积累。

一、母爱的缺失让她格外珍惜幸福

1984年1月19日,丽莉出生在佳木斯市郊区松江乡兴国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父亲张爱东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母亲没有工作,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丽莉却跟着父亲提早接受了教育。三四岁时,父亲上课,丽莉就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他讲课,下课了就跟学生们在一块儿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她。

转眼丽莉六岁了,该上幼儿园了,但是父亲张爱东和妻子却有些犯愁,两人都没有时间接送孩子。让两人意想不到的是,六岁的丽莉像个“小大人”似的跟爸妈说自己能骑自行车去上学,让爸爸妈妈别担心。刚开始,张爱东还有些担心,说要送她,但丽莉坚持不让送,后来发现丽莉完全驾轻就熟,才放心让她一个人上学。

丽莉上小学期间,父亲调到郊区纪检委案件科工作,需要经常下乡,丽莉母亲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无论冬夏都要起早贪黑地骑着“倒骑驴”走街串巷卖水果,因此,经常是把丽莉一个人留在家。懂事的丽莉并没有哭闹,每天早上她自己准备早饭,然后收拾书包去上学,晚上回来做好了饭等着妈妈回来吃。

丽莉每天放学回来都会到妈妈卖水果的地方帮忙,看到妈妈每天冻得哆哆嗦嗦的非常辛苦,丽莉非常心疼。妈妈让丽莉吃个水果,懂事的丽莉总是把水果拿在手里舍不得吃。也许就是从那个年龄开始,丽莉养成了自立的习惯。

家里有爷爷、爸爸的教育,又有妈妈细心的呵护,丽莉是多么幸福的孩子。然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04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丽莉正在紧张地准备考大学,突然接到家里传来的噩耗:丽莉的母亲查出得了癌症,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听到这个消息,丽莉不顾一切赶到妈妈的病床前,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她,每天都要给妈妈端屎倒尿,按摩洗漱,陪妈妈聊天,缓解她的痛苦,有时还要赶回家给妈妈做几个可口的饭菜。

尽管很累,但是丽莉没有耽误学习,有时候趁妈妈睡着了,丽莉就马上拿出书看两眼,晚上更是学到很晚才睡觉。有时候妈妈半夜醒了看到丽莉还在学习,就心疼地跟丽莉说:“别熬太晚,对身体不好。”尽管丽莉竭尽全力地照顾妈妈,但是死神并没有可怜这个孩子的孝心,半年后,丽莉的妈妈还是去世了。

失去母亲,对于丽莉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妈妈出殡那天,她趴在妈妈的灵柩前哭了好久好久。之后的几日,丽莉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从没见她再大声哭过,还常常安慰爸爸和姥姥要想开些,但是到了晚上,她怕爸爸听到,总是跑到阳台上一个人默默地抽泣。这一幕让偶然来丽莉家住的表姐于彩云看到,这才知道,丽莉的坚强是希望给家人安慰和力量,实际上她比谁都需要安慰。

尽管心里万分悲痛,丽莉却没有颓废下去,她收拾起了悲伤,带着母亲的遗愿,全力备考,最终顺利考入了哈尔滨师范大学。也是从母亲去世那天起,在丽莉的皮夹里就收藏了一张母亲在世时照的全家福,现在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了,但是依旧平平整整,在照片的背面有一行模糊的小字,上面写着:“我和爸爸相依为命”。

在读大学期间,丽莉担心爸爸的生活,于是给爸爸打电话的次数多了,跟爸爸聊天的时间也变长了,她最关心的是爸爸的身体,叮嘱他要按时吃饭、注意健康,还时不时地讲讲自己在学校的趣事,逗爸爸开心。放寒暑假的时候,丽莉回到家会包揽所有家务活,不让爸爸动一下手,有时候赶上张爱东需要下乡,丽莉还会给爸爸准备好干净的衣物带着。

大三那年,丽莉利用课余时间找了份家教,希望能赚点零用钱。她早出晚归,有时候困得坐在公交车里都能睡着,但是她没有放弃。到爸爸张爱东生日那天,丽莉用做家教的钱给爸爸买了一块手表,她对爸爸说:“希望每一分每一秒,我都陪伴着您。”

大学毕业,丽莉放弃了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回到佳木斯工作,回到父亲身边,尽作为女儿的孝心。刚参加工作那年,丽莉每月的工资并不多,但她在领到工资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张爱东买了一双鞋、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她说:“爸,以后我养你,不用你给我钱了。”

对于姥姥,丽莉既扮演着孙女的角色,又扮演着女儿的角色,她跟姥姥说:“今后妈妈没有来得及尽的孝,我替她尽。”这份承诺丽莉这么多年一直履行得很好。一有空丽莉就到姥姥家报到,替姥姥收拾屋子、擦地板、做饭,坐在沙发上给姥姥讲各种笑话逗她开心。给姥姥买生活用品,逢年过节给姥姥买礼物,这些都成为丽莉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丽莉结婚之前,特意到商店里找了好长时间,给姥姥挑了一枚金戒指。回来后丽莉亲自给姥姥戴上,说:“姥姥,我就要结婚了,谢谢您生了我妈妈,没有您就没有我妈妈,没有我妈妈就没有我,现在妈妈不在了,我替妈妈给您尽孝。”从那以后,姥姥就一直戴着那枚戒指,从来不舍得摘下。

母亲的离世,让丽莉更加懂得珍惜幸福,珍惜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光。2008年10月2日,丽莉在日志中写道:

“吃过晚饭后和爸爸一起散步,看着夕阳一点一点沉淀自己用心积攒的绚丽,慢慢地消逝于我们的视线。喜欢和爸爸在日光西下的时间漫步街头,即使两个人默默不语,在我看来却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这种带着缺憾的幸福,没有让丽莉淡忘深爱自己的母亲,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心里。

“试想,如若妈妈还在,红日背景下的三口之家该是一幅怎样的人间美景?曾经很讨厌父母口中的柴米油盐,讨厌琐碎乏味的日常生活,讨厌每日的平淡无奇,更讨厌父母之间不时的争吵。可是不知何时,我所讨厌的曾经,却在我的年龄中得以升迁,并随之转化为我如今视若珍宝的幸福。”

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1999年,15岁的张丽莉从佳木斯市第三中学毕业,在填报志愿时,丽莉认真地把依兰师范学校填在了第一志愿的报考栏里。在依兰师范学校期间,丽莉作为班级的文艺骨干,一直是班级和学校的活跃分子,唱歌、跳舞、组织活动,丽莉样样都做得出类拔萃,同时,她的热情和认真也给同学和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1年,学校要组织大型运动会,比赛期间要有舞蹈等节目助兴。当时的班主任周艳秋把这个任务交给任班级文艺委员的丽莉。丽莉接到任务后,开始找音乐、设计舞蹈动作、协调排练场地,并在班级组织了十几个男同学和几个女同学开始排练。每天她要带着同学们趁着中午放学或者晚上吃饭的时间抓紧排练,有时候排练得很晚丽莉就顾不上吃饭。不整齐要再来一遍,忘记动作要再来一遍,没跟上音乐要再来一遍,即使是都过关了,丽莉说要不咱们再巩固一下。为这,这些男同学不干了,他们找到周老师,跟老师说,这只是个助兴表演,不涉及奖项问题,不用这么认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