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每一个孩子不一定要完美 > 第六章 自理能力 你理孩子少一点孩子自理多一点(第1页)

第六章 自理能力 你理孩子少一点孩子自理多一点(第1页)

第六章自理能力:你理孩子少一点,孩子自理多一点!

每年的大学开学季,总能看到类似的新闻:某某大学新生入学,父母成群结队去宿舍帮忙铺床、洗晒被褥。看到新闻图片里那些父母忙碌的身影,我总会一股难受涌上心头。都已经上大学的孩子,凭什么还要让父母来替自己做这些基本的生活事务?连个床都铺不好、被褥都不会洗晒的孩子,念再好的大学又有何用?

我女儿也会有上大学的那一天,我想,到那一天,如果她愿意,我和先生会高高兴兴地陪她一起去学校,见证她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但我们不会插手任何她的事务。办理各类手续、采购各类物资、整理床铺衣物等,她必须自己去面对和处理,我们也相信这些小事难不倒她。

今天要求孩子自理,是为了明天他的自立,以及后天他的自律。一个生活都无法自理的孩子,必将无法自立于社会,别说三十而立,就算到四十五十,也很难立得起来。一个不能自立的孩子,要想他严格自律,当然也是空谈。而一个不能严格自律的人,一辈子这条漫漫长路就会走得泥泞不堪、极其艰难。

生活自理包括照顾自己、处理家务、管理时间这三项基本的生活能力。要想照顾自己,孩子就得学会自主进食、自己如厕、自己洗漱、自己穿衣穿鞋,能独立分房睡觉且自主起夜等,总之,日常生活的个人基本事务必须都得自己独立完成。处理家务包括收拾物品、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时间管理要求孩子得学会合理计划与安排时间,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作息及其他各类生活事宜,不拖拉不磨蹭。

一、自理能力真不是“培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问我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其实,自理能力真不是“培养”出来的!不信的父母请看,下面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眼熟:孩子想帮你端盘菜,你说:“不行,会烫到你的手的!”孩子想帮你拖地,你说:“不行,你拖不干净!”孩子想洗洗自己的衣服,你说:“赶紧去写作业!你只要把书读好,其他都不用管!”这样的状况下,孩子怎么可能学会自理呢?

所以,真正的秘诀独此一条:你理孩子少一点,孩子自理多一点!你只要踏踏实实、心安理得地做个“懒”妈妈、“懒”爸爸就行。

我女儿十个月第一次自己吃饭时,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吃完我俩一起收拾半天,但她很高兴很有成就感。等到她一岁半时,吃饭就吃得很好了。一岁多她就开始自己选择要读什么书、穿哪件衣服,到三岁时,她就已经很有主见了。但如果你不给孩子机会,到三岁再让他自己吃饭,到五岁再让他自己来做选择,当然就会比较困难。

事实上,8—10个月的孩子就会开始试图自己用手抓东西吃,一岁多的孩子就开始说“不”,想要自己来选择和做决定。你只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立自理的能力,放手让他去尝试和练习,他自然就会给你惊喜。

所以,不是孩子缺乏独立性,而是父母缺乏耐心与勇气!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太小,不相信孩子的潜能,或者嫌麻烦、担心风险等。但事实上,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麻烦和风险是可控的。比如,练习吃饭时,给孩子戴上围嘴儿、穿上罩衣,用摔不坏的不锈钢或者塑料餐具,在孩子椅子底下铺上一圈废纸,都可以让事后的清理工作变得简单很多。

最重要的是,今天你嫌麻烦不给孩子机会,明天孩子长大后只会带给你更多的麻烦。

有个20多岁的姑娘,结婚了还坚持带着老妈一起住,每天早上起来让老妈进卧室帮其穿衣穿袜,吃完老妈做的早餐,还得让老妈送她到车站去坐车上班。我不知道这位老妈的内心感受,但我清楚地知道,这位老妈这辈子是不可能有一天的清闲了,因为等她女儿自己生了孩子,她还得帮忙,继续伺候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这位姑娘的丈夫总有一天内心要崩溃,因为他娶了个没长大的女儿而不是老婆。

有句孩子的话说得好:爸爸妈妈,如果你不能宠我养我一辈子,就请你不要用宠爱溺爱来害我!是的,这不是爱,是残害!

你可能会说,孩子还小呢,等他大了自然就会了、就明白了。其实,就算孩子大了知道了,愿不愿意做、能不能做还是另外一码事。很多孩子在幼儿园自理能力挺好,样样都会,一回家就成甩手掌柜啥都不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甚至还要追着喂饭,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不愿意,懒惰的心理与行为习惯一经养成,纠正起来就会事倍功半。

所以,就算我们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好,明明知道自己包办起来效率要高得多省事得多,但我们还是要不嫌麻烦、不计时间成本地努力多给孩子尝试和锻炼的机会,就是为了从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自立的种子、一颗勤劳的种子、一颗热爱生活的种子。

二、自理能力的发展需要足够的时间

在放手、少理孩子的同时,父母也要注意顺其自然,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时机不到别乱来,别给孩子乱提要求,不要揠苗助长。

比如孩子大小便的问题。孩子为什么明明学会自己上厕所了,又开始尿裤子拉裤子?很简单,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不是一条上升的直线。螺旋就意味着会有反复,反复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不断试错、练习、巩固的过程,就像跳高时需要后退助跑一样,一旦突破这个阶段,孩子就会真正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所以,当孩子又尿裤子了,你大可不必恼火和焦虑,要知道,你的焦虑瞬间就会传染给孩子,那只会给孩子徒增压力,导致反复更严重。你不用多做什么多说什么,只需要像以前他没学会自己大小便时那样,很自然地帮他换掉就行,给孩子自己适应和成长的时间。

有的孩子白天可以自己小便了,父母又开始发愁夜尿问题,这纯属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如果孩子还做不到夜里自己醒来小便,那只能说明他的身体发育还没到位,还没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给他穿个纸尿裤就行了。要知道,夜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睡觉,而不是尿尿!

比如孩子独立睡觉的问题。很多父母问我:和孩子什么时候分房睡觉最合适?答案很简单:当孩子准备好的时候。准备好的标准是什么?当孩子自己独立分房睡觉,夜里能睡得踏实,就算偶尔醒来也不会哭闹、不会跑过来找妈妈爸爸,早晨起来精神愉悦饱满,那就代表孩子已经准备好了。什么时候孩子能准备好?没有统一标准。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有的三岁就能独立睡觉,有的要到五六岁甚至更大点。只要父母自认平常给予了孩子足够高质量的陪伴、充分的接纳与尊重,那就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不要纠结到底是在孩子几岁时分房好,静静等待孩子做好准备的那天到来就可以了。

三、如何让孩子爱上家务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之比为15∶1,犯罪率之比是1∶10。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做家务不光是一项劳动,更是一种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家务劳动不光能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一点点磨炼出孩子的自立、自信、乐观、毅力与耐心,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责任心、感恩心与勤劳的美好品质。

看看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9—24个月,扔尿布;2—3岁,扔垃圾、整理玩具;3—4岁,喂宠物、浇花;4—5岁,铺床、摆餐具;5—6岁,擦桌子、收拾房间;6—7岁,洗碗,打扫房间;7—12岁,使用洗衣机、清理洗手间、做简单的饭;13岁以上,擦玻璃、换灯泡、做饭、清理灶台、修剪草坪。

同样年龄的中国孩子都在干吗?更多的都在学习,他们有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课。但凡有个孩子愿意帮父母干点活,往往就会被大肆夸奖为“孝顺、懂事”。但事实上,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恰恰是他作为家庭一员应尽的基本职责,也是他将来迈向独立生活的基本功,根本无须特意大加赞赏。

对于孩子而言,幼时开始尝试做家务更多是因为好玩、有趣,但一旦要求他们坚持做下去,他们很有可能就会产生枯燥、辛苦等负面感受,进而变得懈怠甚至抗拒。所以,父母要掌握以下两个关键点:

第一,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要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家里的小主人,做家务是他作为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做家务不是他给爸爸妈妈的回报,也不是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更不能作为爸爸妈妈对他的惩罚,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家里的事情一起干!

我打算让2岁多的女儿收拾碗筷时,是这样和她对话的:

我:宝贝,咱们家有几个人?

女:1,2,3,三个,爸爸,妈妈,还有我。

我:是的,咱们家有三个人,爸爸妈妈是大人,是家里的大主人,你是小孩子,是家里的小主人。

女:我是小主人!(有点兴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