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孩子可以很平凡但是一定要 > 第十五章 创造力 没有自由何来创造(第2页)

第十五章 创造力 没有自由何来创造(第2页)

·孩子说话要征得父母同意,让你说就说,让你不说就得马上停下,让你不哭就得马上闭嘴;

·孩子说话不能乱说,要说“别人喜欢听的话”;

·孩子说话不被聆听、不被理解、不被重视、不被相信,说了等于白说。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没主见?为什么孩子越来越抗拒和父母交流?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原因大多和以上几种问题相关。归根到底,是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思想自由。一个思想都不能自由的孩子,必定是刻板、沉闷、拘谨的,又谈何创造力?

所以,给孩子思想自由,就是要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还是快乐、兴奋等正面情绪;就是要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念,无论是对,还是错;就是要允许孩子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喜欢,还是厌恶。鲜活灵动的思想,才是创造力最好的温床。

四、行动自由

“不行”“不可以”“不准这样”“不能那样”“你必须这样”,这样的话语是不是很耳熟?很多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话语环境下长大的。作为父母,你可能会想,我是爱他为他好,我怕他出问题、有危险。是的,很多父母就这样不知不觉以爱的名义捆住了孩子的手脚。

1。要不要让孩子自由探索

最近几天宝宝老是爬上茶几,对于14个月的孩子来说,这样会不会太顽皮了点?好奇心会不会太重?我该不该制止呢?奶奶天天说他太顽皮、老爬桌子。

到底要不要让孩子自由探索?这是不少新手父母都会纠结的问题。14个月的宝宝开始喜欢往高处爬,他内在的感受往往是这样的:“哇,原来在高处看和在地面上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哦!我的毛绒小熊变小啦!太神奇了!我要再爬高一点,看看还会有什么不一样!”

想想看,如果你在尝试做一件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时,你希望旁边人制止你吗?你可能会说,我知道了,不能随便制止,可是安全问题怎么办?

首先,提前布置好环境,提供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比如给桌子角甚至桌子边都包上保护套、保护条,在桌子旁边铺上地毯,把周边容易碰倒孩子的东西挪开等。其次,大人要提供必要的看护和协助。孩子在往高处爬时,大人务必要站在一边密切关注,万一孩子摔倒能及时出手保护,同时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更安全合理地爬上桌子,比如先抬一条腿再抬另外一条腿之类。这样一来,不但有效地保护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帮助孩子尽早掌握科学的攀爬技巧,对孩子的运动和协调能力都会有很好的促进,同时还能让孩子体会到掌控自我的成就感。

等孩子熟练掌握攀爬的本领之后,父母可以从安全的角度加强引导。比如爬上去之后如何安全地下来,爬上桌子之后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太靠近桌子边,否则可能会摔下来。

我女儿在学会爬桌子之后,不光喜欢在桌子上坐着,还经常要在桌子上走来走去,乍一看起来真的挺让人担心的。但我每次都会放手让她走,只是会事先提醒她,走到快靠近桌子边时一定要停下来,否则容易摔疼摔伤的。而我说完之后通常就不再说话,只是站在桌子边安静地注视着她。结果是,她不光没有摔下来过,而且每次走到桌子边,就算我不再提醒,她也会自己停下来。

所以,要相信孩子本身是有一定的危险辨识能力的,他们并不会像我们担心的那样轻易地弄伤自己。而小时候有过这样练习和体验的孩子,长大后一般也不容易得“恐高症”。

等孩子再大点,到了两岁左右,父母就可以进一步对孩子进行延伸教育。你可以开始尝试告诉孩子,什么时候是不能爬桌子的,比如吃饭时不能爬,因为会影响大家吃饭;在公共场合也不能爬,因为这样会让别人觉得不够礼貌等。

2。能不能让孩子自由发挥

“你得这样画”“这个积木不能这样拼”“这事应该这样做”,这也是不少父母容易犯的错误,即放不下自己的成人标准和固有思维,受不了孩子自由发挥。

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孩子缺的是经验,最不缺的是创意。时代变了,方法也要跟着变,父母所谓的正确方法、成功经验,过去可能管用,但在今天和未来是否还能继续管用,就很难说。而且,创新的来源之一就是对过去的推翻与打破,所以,不如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行动,放手让他们去闯去折腾,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3。敢不敢允许孩子搞破坏

女儿不到两岁时,有一天趁我开冰箱门偷偷拿走了一颗鸡蛋,等我听到她大声喊:“流出来啦!”,鸡蛋已经在她的小手底下“光荣开花”了,鸡蛋清在餐桌上流了一大片。

我看了看她的表情,她一脸无辜地看着我,眼睛里还有点迷惑,显然,她并不明白为什么鸡蛋碰到桌子会流出东西来,因为以前她拿到的鸡蛋都是煮熟的,必须在桌子上磕破壳之后才能剥开吃。

于是我笑着问她:“是不是觉得很好玩啊!我们来摸摸鸡蛋里流出来的东西,看看是什么感觉吧!”我用手摸了把蛋清,还拍了拍,她见状也伸出小手抹了一把拍了几下,我问她:“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滑滑的、黏黏的?这是生的鸡蛋清。”她高兴地大喊:“好玩好玩!”然后用力拍打着桌上的蛋清。

等她玩够了,我带着她一起把桌子擦干净、洗手,收拾完毕才告诉她:“宝贝,你刚才拿的是个生鸡蛋,所以敲破蛋壳后里面的蛋清和蛋黄就会流出来。你平常吃的都是煮熟的鸡蛋,所以敲破蛋壳是不会有东西流出来的。下次你想要玩鸡蛋就告诉妈妈,让妈妈给你拿,陪你一起玩好吗?”她点点头,小眼睛亮亮的不再迷惑。

要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就得允许孩子搞破坏,但很多父母恰恰无法忍受这一点。我曾经听到一个妈妈吐槽,说自家儿子破坏性特别强,拿到什么都要把它搞到坏为止,说什么都不听,讲什么道理都没用,刚拿到两个相框就把架子都折断了,愁人!

在成人眼里的破坏,在孩子眼里,只是好奇而已。对孩子而言,破坏就是创造的开始,所谓不破不立。他们正是用这种方式,在感知、体验、探索这个世界,在破坏中不断自我总结和成长。事实证明,那些小时候破坏力越强的孩子,通常也越聪明,越具有创造力。只要引导得当,是很有可能走出一条非同一般的成才之路的。

爱迪生小时候在库房里玩火导致火灾,鲁班小时候成天玩弄树枝、砖石和树根,搭了拆拆了搭。他们都曾经被人认为是没出息的顽劣孩子,幸运的是,他们都有一个慧眼识人的好妈妈,鼓励和支持儿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使他们最终从顽劣的熊孩子成长为大发明家和木匠祖师。

所以,破坏是孩子的事,监护是大人的事,不能把大人的监护不力归罪于孩子。对于实在重要的东西,父母要记得事先锁起来或者放到高处,别让孩子有机会碰到。其他小物件,如果不小心被孩子破坏了,就当给孩子上了堂手工课、科技课吧,不要太介怀。你甚至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破坏”,比如告诉他如何拆相框不会弄坏、拆后如何重新组装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