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孩子可以很平凡但是一定要 > 第六章 自理能力 你理孩子少一点孩子自理多一点(第2页)

第六章 自理能力 你理孩子少一点孩子自理多一点(第2页)

我:爸爸妈妈平常做饭、洗衣服、拖地,为家里做了好多的事情,你能为家里做点什么呢?

女:我拖地,我还擦桌子!

我:嗯,你经常拖地,还会擦桌子,是个非常勤快的好孩子。现在你又长大了一点,可以为家里做更多事情啦!以后吃完饭,妈妈负责擦桌子,爸爸负责洗碗,你来负责收碗,要把碗筷送回厨房哦!不光要收自己的,还要把爸爸妈妈的也都要收到厨房去。(她之前已经养成了把自己的碗筷收拾送回厨房洗碗池的习惯)

女:好,妈妈你擦桌子,我收碗!

我:好的,妈妈的工作是擦桌子,你的工作是收碗。你又掌握了一项新工作啦,真棒!(我朝她竖起大拇指,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外加一个甜甜的吻)

后来,每次吃完饭她就开始收拾碗筷,偶尔忘记时,我就会提醒她:小主人,妈妈要擦桌子啦,你的工作是什么?她就会马上想起来。有时她送完自己的碗,会忍不住朝我邀功:“妈妈,我把你和爸爸的碗也收啦!”我就会微笑着回她:“好的,这是你的工作,你做得很好!”

自始至终,我非常刻意地避免用“帮忙、谢谢”这样的词和女儿交流,就是想让她逐步明白:她就是家里的一员,她应该为家里做贡献,应该承担一部分家务,这不是在给爸爸妈妈帮忙,所以,爸爸妈妈也不会给她说“谢谢”。

第二,拔高做家务的体验层次。

让家务不只是劳动,让孩子从做家务中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和进步,包括在劳动过程中学到特别的知识与技能、享受劳动的快乐与成就感。

比如手洗衣服,你可以提炼出更多超出劳动之外的关键词,让孩子知道原来洗衣服也这么“有学问”,只要用心,他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大本事。具体怎么个提炼法?来看看我的示范。

(1)准备与计划。要想把衣服轻轻松松洗干净,需要分成几个步骤,并计划好每个步骤的时间,准备好需要用到的物品和工具。所以你可以问孩子:要洗衣服,咱们得准备哪些物品?洗衣服一共包括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科学的步骤通常是四步:第一步先加洗涤剂浸泡,第二步洗涤,第三步用清水漂洗,第四步晾晒。——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准备,提前计划,分清步骤。

(2)重点与要领。你可以提问孩子:衣服穿在身上,最容易弄脏的地方是哪里?脏的地方应该怎么办?让孩子知道上衣的重点是袖子和领子,裤子的重点则是臀部处和裤脚,这些重点部位要反复多刷洗几次。——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抓重点、抓关键环节、抓主要矛盾。

(3)标准与规则。你可以提问孩子:每个步骤要做到什么标准或者注意什么?比如,浸泡环节一般需要30分钟,特别脏的衣服要用热水并延长浸泡时间;洗涤剂加进去后要反复翻搅衣服直到洗涤剂完全溶解;水的量要以刚好盖过衣服为准,太多了浪费洗涤剂,太少了又浸泡不到位;洗涤环节要确保衣服的每个部位都洗净每个部位的洗涤办法也不同,袖子衣领最好用刷子刷洗不容易变形,其他部位可以用手搓洗,贵重的丝绸等面料只能轻轻揉洗;漂洗环节需要2—3遍,直至漂洗过后的水没有泡沫为止;晾晒环节也是有规则的,滴水的衣服得先放洗手间,等水沥干后才能晾到阳台上,否则阳台的积水多了会泡坏下层邻居的屋顶;晾晒的时候要把衣服尽量捋平整,这样衣服晒干后才不会留下很多褶皱,省掉不少熨烫的工夫。——做任何事情都要明确目标,树立标准和规则,要有公德心和同理心,替他人着想。

(4)检查与细节。你可以提问孩子:怎么才能确保衣服彻底洗干净?当然是要检查。在哪个步骤检查比较好?把衣服全部洗涤完后,为确保清洁彻底,最好能把衣服从上到下全部检查一遍,因为有些小的脏污点不一定会在袖子和领口,可能躲藏在其他地方不容易被发现。这样就不至于等到晾晒环节发现没洗干净而重洗,因为重洗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水资源。——做任何事情都要记得自我检查,并且关注细节。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明白,不光是洗衣服,以后碰到其他事情也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分析和处理,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从小事中学到大本事。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最基本的关键词,只要你开动脑筋,还可以提炼出更多关键词与孩子分享,比如耐心、专注、细心、环保、勤奋、思考等。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引导孩子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比如,每天或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段作为“全家大扫除”的家务时间,让每个家庭成员认领自己想要承担的家务项目;在家务时间放点欢快的背景音乐,边哼着歌曲边劳动;在劳动结束后来点仪式感,可以全家以击掌或干杯来庆祝劳动任务完成,还可以同时配合口号如:快乐劳动,快乐生活,耶!也可以拍照展示一下各自的劳动成果,如干净得发亮的地板、一尘不染的桌子、整洁有序的衣柜等,每人再轮流赞美下彼此的付出与成果。这些小细节,都会让劳动变成美好的享受,而不是枯燥的苦力活。

四、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不拖拉不磨蹭

在我看来,时间管理是孩子自理能力中要求最高的一项内容,它要求孩子能有条不紊地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学习等各类事宜,不拖拉不磨蹭。

经常有父母问:我性格风风火火,为什么我的孩子就这么磨蹭拖拉?或者,平时没少对孩子耳提面命严格要求,怎么还会出现问题?其实,孩子拖延症的形成有很多因素,既有态度认知上的,也有能力方法上的,还有环境影响上的。所以,不是光靠简单的“催命功”“狮吼功”之类可以解决的。下面我给几点关键性的建议:

第一,建立明确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学会安排与计划时间。

父母给孩子交代任何事情时,要有具体的时间节点、时间指标,如8点、还有5分钟。不妨在家里挂个阿拉伯数字的大钟,每次说时间时和孩子一起看钟,从起床、睡觉、吃饭等基本事宜开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大点的孩子,就可以多讲讲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珍惜时间的故事,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同时,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把一件大的事情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去逐步完成。父母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日程计划表开始,让孩子思考和计算一天共有多少时间可用,有哪些事情必须要做,哪个先做哪个后做,各需要花多长时间,让孩子自己制订一个一天的事件安排表,如拟定起床、洗漱、吃饭、上学、放学、回家、玩乐、写作业、阅读、睡觉等的时间段,让孩子逐步理解时间的分类和连续性。孩子再大点,就可以让他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一个学期的、一个月的,甚至制订一个全家出游的计划等。

第二,激发兴趣,建立明确的目标感。

父母给孩子交代任何事情时,都要耐心说清楚事情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和命令。比如孩子各种磨蹭、不好好写作业,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他对学习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兴趣,不觉得做好作业对自己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他甚至会觉得那只是父母想让他好好学习,所以,和孩子探讨上学和不上学的人生分别有什么不同,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第三,巧妙督促,让孩子适当承担拖延的后果。

很多父母一开口就是:“怎么这么慢,怎么还没完,快点快点!”父母越催越着急,孩子越被催越没兴趣、没信心,最后就更加拖延甚至撂挑子,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所以,父母要学会合理地“督促”孩子,掌握节奏和分寸,而不是一味“催促”。如果孩子在玩,离写作业的时间还有15分钟时,你可以第一次提醒:宝贝,你还可以再玩15分钟!我会提前5分钟再来提醒你一次的。到还有5分钟时,你可以第二次提醒:宝贝,你还可以玩最后5分钟哦,待会我们就必须要写作业了!5分钟结束后,你就可以过来告诉他要写作业去了,并且把玩具等收走。这样督促的好处是孩子不容易烦你,并且能逐步建立清楚的时间观念。

如果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你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甚至包办代劳。一旦你包办一次,孩子就明白了,自己磨蹭点没关系,到时候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我的。你可以提醒孩子“只有5分钟了,再不快点可就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蹭,不妨任由他去,让孩子自己承担拖延的后果。比如孩子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丢了面子,就会认识到拖拉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甚至,如果孩子磨蹭没赶上车,你不妨狠狠心陪他走路去上学,这样的体验一定会让他刻骨铭心、牢记教训。

第四,即刻满足,让孩子觉得“快得很值”。

拖延的孩子,一般多少都会有点“即刻满足”的心理,不能忍受太远的目标,所以,要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予以即刻肯定,增强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你可以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看你做得多快”“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同时,一定要把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不要孩子刚完成一项任务就立即给他增加额外的任务,告诉孩子在他较快完成任务之后,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痛痛快快地踢会球、玩一会。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他才能够“快”得起来,否则下次他十有八九会想出各种磨蹭的招数来应付你。

第五,教会孩子完成每件具体事情的高效方法。

比如孩子收拾东西慢、穿衣服慢、洗漱慢、写作业慢,你就应该先去检查下,是不是方法有问题,孩子对方法有没有掌握到位。

除此之外,父母言出必行不拖拉,努力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不被打扰的个人空间,都会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减少拖拉磨蹭。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