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每个孩子都有不可多得的闪亮 > 第二十章 情趣 品质时代不凑合的孩子才能爱自己(第1页)

第二十章 情趣 品质时代不凑合的孩子才能爱自己(第1页)

第二十章情趣:品质时代,不凑合的孩子才能爱自己!

有一次我招聘助理,有个女孩投了简历,我们通过电话沟通得还不错,于是我请她第二天下午过来面试。第二天到了约定的时间她还没到,我打电话过去,她说自己刚面试了一个单位通过了,所以就不来我这里了。我问了她那个单位的地址,发现其实和我的办公室就在同一栋楼里,只是不同楼层而已。

这种现象我并不陌生,我曾经给很多年轻人做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发现他们在找工作时有两种典型的心态:一种是要尽快找到工作,有单位愿意录用我,工资待遇也还过得去,那就去了,甚至连再多面试几家、多比较下都觉得没必要;还有一种是不着急慢慢找,在既定的范围内,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工作为止。

这两者当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不过从中很能看出一个人的思维和心态。前者多数对工作没有明确的方向与标准,只把工作当作一个获取收入的途径,后者则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与原则,把工作视为人生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不愿将就凑合,所谓“不轻易牵手,但也不轻易放手”。而以我多年的观察所得,后者的职业生涯往往能发展得更顺利。

是什么导致了这两类年轻人截然不同的做法?

我经常被先生开玩笑说我有轻度洁癖,起因是我每周要换一次**用品。我每次都会认真地告诉他,人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一定要善待自己,勤换洗**用品是对睡眠质量的保障。当我躺在干净的被窝里,用被子暖融融地裹紧自己,闻着淡淡的洗衣液余香,就像沐浴着冬日午后的暖阳,整个人都是放松的、满足的、幸福的。

细想起来,我这个习惯应该来自于幼时母亲的影响。打我记事起,母亲每天起床后总要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把床单捋平整得没有一丝褶皱,一到有太阳的好天气,必定要把被子褥子拆拆洗洗晒晒忙活大半天,就连**铺的稻草,也要每年换新。家里虽无几件像样的家具,地面也是原始的土地,但里里外外被母亲归置得井井有条、打扫得干干净净。

多年耳濡目染下来,不知不觉间我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凡事总喜欢精益求精,尤其在工作上,比如写文章总是改了又改,讲课的课件也是每讲必改,且不厌其烦、自得其乐。现在想来,我能有今天的一点成绩,真要感谢母亲。是她让我从小懂得了什么是有品质的生活,它与财富不直接相关,但与我们的追求与努力相关。

一个总是凑合的孩子,难免自卑从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生十有八九也会很凑合;一个不凑合的孩子,往往更有自信,也更有原则与主见,更愿意去改变和追求卓越,自然也就更有可能过上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因此,真正有长远眼光的父母,绝不会做凑合的父母,也不会允许孩子随便凑合。

怎样才是不凑合?在我看来,至少有两方面:对自己不凑合、交朋友不凑合。

一、对自己不凑合

对自己不凑合,就是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锻炼、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总之,好好过日子。所以,有点情趣很重要,兴趣、爱好、品位等,都能给日子增色添香,提高孩子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但是,一说到兴趣爱好,很多父母想到的就是特长、才艺。事实上,兴趣爱好是发自孩子本心,但能否成为特长才艺,除了勤加练习,更重要的还有天赋。

当孩子活生生的兴趣爱好被父母拔高成冷冰冰的特长才艺、成为升学的敲门砖,甚至成为父母炫耀的资本时,结果会怎样?用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孩子最终“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很多孩子好不容易考到很高的级别,可是一旦“功利”目标达成,就再也不愿拿起;甚至有的孩子在学了多年的钢琴之后,一辈子再也不愿意碰钢琴。

原因很简单——孩子不快乐!从一开始,父母就是让孩子奔着最后的结果去的,所以孩子也就谈不上真正享受过程,学习本身并没有给孩子带来精神世界的愉悦、快乐与富足。

比如,单单只是机械地学习钢琴“技能”,孩子很难真正地从学习中理解到音乐的美,很难感受到音乐本身对生活品质以及自身气质的提高。而且,很多孩子会因为这种无聊的练习而排斥原本喜欢的音乐。很多孩子最终学到的就是一点知识,或者是一点技能,而这些最终能用到的也很少。

父母必须反思的是:我让孩子学的,到底是艺术还是技术?我在乎的,到底是孩子的幸福还是自己的面子?孩子将来真的要靠这个谋生吗?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其实是有点音乐天赋的,印象中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对着自家屋后满园子的菜花自娱自乐,边唱边跳,把自己学到的有限的歌曲翻来覆去地唱,经常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也不知疲倦。在家里买了黑白电视机后,我最喜欢的就是跟着电视机里的演员们边唱边跳、学习模仿,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舍不得离开去吃饭。这可能就是纯粹的艺术体验吧。

虽然因为家庭条件有限,父母当时没能及时把我的这种兴趣和天赋转变为特长,后来读师范时学到的声乐和电子琴的一点皮毛也渐渐没了用武之地。但现在想来,音乐这个东西,其实早就潜入了我的生命。在我独自“南漂”“北漂”的漫长岁月里,是它,陪伴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或充实,或感伤,或兴奋,或忧愁的夜晚。到如今,我最享受的习惯,依旧是点一盏昏黄的灯,放一点淡淡的音乐,或看书,或思考,或写文,或闭目养神。

所以,艺术学习,本质上培养的就是孩子的感性素质,促进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进而提升审美、品位和气质,提升对生活的热情,帮助孩子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幸福。

除此之外,对一项兴趣爱好的坚持练习,既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孩子生活规律、行为有序、动作协调、反应敏捷,还能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与心理品质,使孩子情感丰富、性格开朗、情绪趋于平和稳定,变得自信、乐观,学会专注、坚持、迎难而上。

我先生是标准的“驴友”,热衷户外“自虐”。在他的带动下,我也跟着去爬了几次山,爬过了我才发现,原来爬山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无论你爬得多累多难,只要一看到那一览无余的开阔风景、闻到那裹挟着淡淡木香花香的清新空气、听到那林间阵阵起伏的涛声,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超值、那么美好,你会由衷地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但如果你带着孩子去爬山,却只顾着要求孩子拍照、做笔记,以便回去能让他写作文、写报告,这是多么悲哀的活法。

如何让孩子真正享受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个妈妈是这样做的。

女儿小时候,我很想让她学古筝,但我不是买来古筝让她学,我用了个小小的“计谋”。当时我有个朋友的女儿古筝弹得非常好,我带女儿去她家玩,请她弹给女儿听。

听了几次,女儿终于忍不住了:“妈妈,我们也买个古筝吧!”我说:“好的古筝不便宜啊!”她说:“可是我真的很想要古筝。”我又说:“弹古筝很苦的,你问问姐姐有多苦,每个星期都要弹,还要到老师那里去上课。”女儿面露难色放弃了。

但过了几天,她又忍不住了:“我真的很想要古筝。”在女儿的一再恳求下,我才买了古筝。因为是她自己提出来要弹的,所以她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有费过心。

这是一位很聪明的妈妈,既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又引导孩子全面了解、自己选择、确立目标,并最终自动自发、用行动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你想让孩子发展某项兴趣爱好,记得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