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 结语(第2页)

结语(第2页)

[20]高建国:《北宋〈折克柔墓志铭〉考释》。

[21]高建国:《北宋〈折克柔墓志铭〉考释》。

[22]据《长编》记载,任命范育体量河东在熙宁四年正月十三日,正是啰兀筑城期间。由于筑城的役夫、物资抽调数量大、期限急,负责的河东经略、转运司已经向朝廷奏报无力支持。宋神宗拿不准是韩绛要求过当,还是河东转运司“摇动边事”,所以派御史范育前往调查。(《长编》卷二一九、卷二二〇,熙宁四年正月己亥、二月壬戌条,第16册,5323、5343页。)当初,西夏占据啰兀而未驻兵,据白滨先生分析也是因为粮食给养难于供给。(白滨:《啰兀筑城考》。)

[23]《长编》卷二一九,熙宁四年正月己丑条,第16册,5320页。

[24]《长编》卷二二〇,熙宁四年二月辛酉条,第16册,5337页。

[25]《长编》卷二二〇,熙宁四年二月壬申条,第16册,5352页。

[26]《长编》卷二二〇,熙宁四年二月甲戌条,第16册,5356页。

[27]《长编》卷二二〇,熙宁四年二月壬申条,第16册,5353页。

[28]《长编》卷二二一,熙宁四年三月丁亥条,第16册,5369页。此据赵卨所言:“卨奏:‘二月甲戌,贼围抚宁,折继世、高永能等重兵驻细浮图,去抚宁咫尺,啰兀城兵势尚完。种谔在绥德城节制诸军,若令永能等会啰兀城兵,与抚宁相应,贼必奔溃。闻谔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悸不能下笔,顾转运判官李南公等涕泗不已,乃追折继世兵回,方议战守,贼已得志而归。’”种谔名将,未必如此,事出仓促,抚宁一两天就被攻克,所以种谔也没有时间做出反应。赵卨一直反对筑城啰兀,故对种谔的描述未见得客观。

[29]《长编》卷二二一,熙宁四年三月丁亥条,第16册,5369页。

[30](宋)李处讷:《李邦直墓志铭》,见刘兆鹤、吴敏霞编:《户县碑刻》,315页。

[31]《长编》卷二二五,熙宁四年七月乙未条,第16册,5477页。

[32]据《长编》:“学士院草责绛制,初云‘擅兴征师’,上以为非,‘擅兴’改曰‘暴兴’,以绛实得旨出师,而措置乖方,故贬。”(《长编》卷二二一,熙宁四年三月甲辰条,第16册,5391页。)宋神宗承认自己策划了对夏行动,韩绛只是执行人。

[33]《长编》卷二二一,熙宁四年三月庚寅条、三月癸卯条,第16册,5373、5385页。

[34]《长编》卷二二〇,熙宁四年二月辛未条,第16册,5352页。

[35]《长编》卷一二一,熙宁四年三月癸卯条,第16册,5385页。

[36]《长编》卷二二一,熙宁四年三月丁酉条,第16册,5379页。

[37]《长编》卷二二〇,熙宁四年二月壬申条,第16册,5353页。

[38]《长编》卷二二〇、卷二二一,熙宁四年二月庚辰条、三月壬辰条,第16册,5361、5374页。

[39]《长编》卷二二〇,熙宁四年二月甲戌条,第16册,5356页;又据《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二七,第8册,7454页):“(熙宁三年三月十八日)诏:罗(啰)兀城宜令赵卨相度,如不可,令弃毁,讫奏。河东所报探,西贼水军恐于石州渡河,令吕公弼过为之备。抚宁失陷人令经略司按实具数闻奏。罗(啰)兀城、宾草堡令转运司更不得运粮草前去。”此熙宁三年必为熙宁四年之误。

[40]《长编》卷二二二,熙宁四年四月丁巳条、熙宁四年五月戊子条,第16册,5399、5417页。

[41]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118页,北京,中华书局,2011。

[42]《长编》卷二七一,熙宁八年十二月庚戌条,第19册,6648页。

[43](宋)李处讷:《李邦直墓志铭》,见刘兆鹤、吴敏霞编:《户县碑刻》,315页。

[44](元)脱脱:《宋史·郭逵传》卷二九〇,第28册,9725页。

[45]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117页。

[46]《长编》卷三三九,元丰六年九月丙辰条,第23册,8167页。

[47]此点蒙黄博兄指出,特致谢。

[48](宋)李处讷:《李邦直墓志铭》,见刘兆鹤、吴敏霞编:《户县碑刻》,315页。

[49]曾瑞龙:《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31~37页,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06。这一陕西武将群体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参见何玉红:《南宋陕西籍武将群体述论》,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0]刘兆鹤、吴敏霞编:《户县碑刻》,28~29页。

[51]白滨:《啰兀筑城考》。

[52]参见刘兆鹤、吴敏霞编:《户县碑刻》,313~314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