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显然不是指1937年魏建功来函谈孟森论文事,而是将近20年前纪念戴震的一段过节。由此可见,王国维其实是促使胡适留心《水经注》案的关键人物。所以胡适的第一反应不是针对孟森的新作,而是重读王国维的旧文引出疑点。
[1]《水经注考》,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12,16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参见胡适:《治学方法》,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12;《评论王国维先生的八篇水经注跋尾——重审赵戴水经注案之一次审判》,《胡适手稿》第6集下册。引自陈桥驿:《〈水经注〉研究二集》,下同。
[3]《胡适手稿》第5集中册,227页。
[4]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册,923~924页。
[5]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册,713~714页。
[6]耿云志:《胡适》,《中国史学家评传》下,1396页。
[7]陈桥驿:《胡适与〈水经注〉》,《〈水经注〉研究二集》,67页。
[8]白吉庵:《胡适传》,4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册,914页。
[10]《论学谈诗二十年——胡适杨联陞往来书札》,6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
[11]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册,714页。
[12]《晨报副刊·东原二百年纪念号》,1924年1月19日。
[13]白吉庵:《胡适传》,210页。
[14]1924年1月31日致蒋汝藻,吴泽主编,刘寅生、袁光英编:《王国维全集·书信》,388页。
[15]《聚珍本戴校水经注跋》,《观堂集林》卷十二,《王国维遗书》第一册,596页。
[16]《胡适手稿》第六集下册,台北,胡适纪念馆,1969。
[17]《聚珍本戴校水经注跋》,《观堂集林》卷十二,《王国维遗书》第一册,594页。
[18]《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观堂集林》卷二十三,《王国维遗书》第二册,583页。
[19]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上册,329页。
[20]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册,9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