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工免疫02
[40]吴文溥:《南野堂续笔记·慎余编》,4b页,嘉庆元年刊本。
[41]上官言立:《诚正斋文集》,卷1,见《四库存目集部》,第202册,459页。
[42]张荣:《空明子文集》,卷6,见《四库存目集部》,第267册,413页。
[43]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2,16a页。
[44]李渔:《闲情偶寄》,卷6,见《李渔全集》,第3卷,344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45]嘉庆《重刊荆溪县志》,卷4《人物·艺术补遗》,全1册,404页。
[46]毛祥麟:《墨余录》,卷11,183~184页。
[47]明代的徐树丕认为:“屠苏酒起于晋……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识小录》,卷3,见陶御风、朱邦贤、洪丕谟:《历代笔记医事别录》,508页)而梁章钜则说:“盖孙思邈出庵中之药,与人作酒,因遂名为屠苏酒耳。”(《归田琐记》,卷1,1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若是,则应起于唐,不知何者为确。
[48]参见孙宝瑄:《忘山庐日记》,609页。
[49]曹心怡:《疫痧正的·论因》,见《陈修园医学七十二种》,第4册,1999~2000页。
[50]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119《职官五》,第2册,8790~8791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51]岑春煊:《鼠疫抉微·序》,见《中国医学大成》,第4册,730页。
[52]民国《川沙县志》,卷10《卫生志》,第3册,819页。
[53]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30~40页。
[54]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49~50页。
[55]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40~41页。
[56]朱用纯:《朱子家训》,见尹奎友等评注:《中国古代家训四书》,469页,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
[57]同治《湖州府志》,卷29《舆地略·风俗》,第2册,574页。
[58]《苏州府永禁各色人等在端午节向各药材铺强讨苍术白芷碑记》,见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221页。
[59]民国《月浦里志》,卷4《礼俗志·风俗》,第4本,480页。
[60]《清朝野史大观》,卷11《清朝述异》,第5册,92页。
[61]参见林之翰纂述:《温疫萃言》,卷5,156页。
[62]道光《震泽镇志》,转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册,446页,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63]顾禄:《清嘉录》,卷5,90页。
[64]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222~223页。
[65]刘献廷:《广阳杂记》,卷1,5页,北京,中华书局,1957。
[66]王士雄:《随息居霍乱论》,卷上,见《中国医学大成》,第4册,667、668页。
[67]余治:《得一录》,卷3,2a~2b页。
[68]陈虬:《瘟疫霍乱答问》,见《中国医学大成》,第4册,706页。
[69]绍兴医学会同人共撰:《湿温时疫治疗法》,27~29页。
[70]苍蝇传播疫病的思想虽道光年间已由汪期莲提出,但其影响不大,而且有关蚊子传播疫病的认识是传统医学没有的,所以我们认为这里的认识主要是受西学影响而产生的。
[71]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40页。另外在第10页也有对缺乏公共卫生思想的批评。
[72]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40~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