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清代瘟疫救疗产生的影响 > 七好鬼尚巫的民间信仰(第2页)

七好鬼尚巫的民间信仰(第2页)

[18]参见冯尔康、常建华:《清人社会生活》,333~334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马学强:《论人口流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1368—1911年江南地区分析》,载《史林》,1995(1)。

[19]参见冯尔康、常建华:《清人社会生活》,56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20]参见郭棻:《学源堂文集》,卷1,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以下简称《四库存目集部》),第221册,234页,济南,齐鲁书社,1997。

[21]参见冯尔康:《清初广东人游历江南》,见《清人社会生活漫步》,194~205页,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2]参见潘遵祁:《劝输助赈公启》,见《西圃文集》,卷1,32a页,光绪八年刊本;潘曾沂:《小浮山人年谱》,“道光十一年”、“道光二十八年”,吴门汤晋苑局刊本。

[23]参见[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和乡村发展:1350—1988》,1页。

[24]李伯重:《“最低生存水准”与“人口压力”质疑——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两个基本概念的再思考》,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1)。

[25]参见[美]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19页。

[26]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24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7]参见方行:《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3)。

[28]参见[美]何炳棣:《1368—1963中国人口研究》,210~21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李伯重在《“最低生存水准”与“人口压力”质疑》一文中已征引过该段文字,不过,不知何故,注文中的页码误标为194页。

[29]具体论述参见余新忠:《消闲与御灾——清中前期江南民生的两个侧面》,见《文史论丛二集》,507~517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0]参见周作人:《知堂回想录》,35页,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8。

[31]关于明清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可参见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日]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京都,同朋社,1997;J。F。HandlinSmith:“Beies:TheReshapingofCharityDurieMingandEarlyg”,JournalofAsianStudies,No。2(1987),pp。309~337。

[32]参见韩凝春:《清代江浙族学研究》,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美]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39~41页。

[33]参见[美]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99~111页;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129~188页。

[34]光绪《嘉兴县志》,卷16《风俗》,2a页。

[35]民国《德清新志》,卷2《风俗》,138页。

[36]赵鸿猷:《重修圣庙碑记》,见民国《昌化县志》,卷16《艺文》,1200页。

[37]EvelyionandPopularLiteraga,p。22,140,AnnArbor,UyofMiPress,1979,转引自[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154页。

[38]王士雄:《归砚录》,卷2,14b~15a页,见《潜斋医学丛书》,集古阁石印本,1918。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