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法国大革命的中心思想 > 第三章 传统惯例与革命原则百年冲突的后果(第1页)

第三章 传统惯例与革命原则百年冲突的后果(第1页)

第三章传统惯例与革命原则百年冲突的后果

一、法国革命运动不断的心理因素

研究一下革命思想一个世纪以来的演变,我们便会发现,五十多年来,革命思想在不同阶层中的传播是如此之慢。

在半个多世纪里,绝大多数的民众和资产阶级都排斥革命思想,革命思想的传播仅局限在少数的信徒之间。在此期间,由于政府应对失策,革命思想的影响力已经强大到足够挑起数次革命。现在就先来研究一下促使革命爆发的心理因素,稍后再对这些革命进行总结。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法国一个世纪以来政治动**的历史便足以证明:人类是受自己心理因素的驱使,而非受外部强加的社会体制所支配。

法国接连不断的革命是法兰西民族中两拨心理状态迥异的人群之间争斗的产物。一部分人长期受祖辈的影响,信奉宗教和君主制;另一部分人虽然也经受了同样的影响,但他们却把这些影响当成了革命的对象。

从大革命一开始,截然相反的心理状态之间的斗争就明显地表露出来。我们已经看到,尽管有残酷的镇压,但起义和谋反一直持续到督政府统治末期。这表明,过去的传统对人类灵魂的影响是多么深。在某个时期竟有六十个省同时发动反抗新政体的起义,经过大范围一再屠杀后才得以消停。

在旧政体和新思想之间达成某种妥协是波拿巴遇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由此,他需要找到一些对造成法兰西分裂的两种心理都适用的制度。为此,他采用了折中调和的办法,他将古老的事物冠以新的名字,最后我们看到,他成功了。

在法国的历史中,他的统治时期是一段罕见的法国精神完全统一的时期。

但这种统一并不长久。在他下台的第二天,以前的党派全都东山再起并一直活跃至今。一些党派顺应传统的影响,另一些则竭力排斥传统的影响。

长时间的冲突不可能发生在信徒和对宗教冷漠的人之间,因为冷漠者总是宽容的,冲突不会持久,事实上,只有相互对立的信徒间才会有长时间的冲突。世俗教会很快便有了一副宗教的外衣,它所宣称的理性主义已经变成了某种形式的主义,尤其在如今,直截了当地说,变成了某种形式的最狭隘的教权主义。而且我们已经注意到,不同的宗教信仰间没有任何和解的可能。掌权后的教权主义者对自由思考者,不可能像后者如今对待他们那样的宽容大度。

在这些由于不同信仰导致的分歧上,又叠加了源自不同信仰的政治概念上的分歧。

许多单纯的人一直认为,真正的法国历史是从共和元年开始的。如今坚持这种肤浅想法的人几乎没有了。就连最刻板的革命者们也摒弃了这种想法[1],他们甚至还认识到,过去并非一个迷信盛行的野蛮黑暗的时代。

在法国,政治信仰大多源于宗教,宗教使得这类政治信仰的信徒们心中充满难以遏制的仇恨,这种仇恨一直让外国人惊讶不已。

巴里特-温德尔(Barret-Wendell)先生在其有关法国的书中写道:“保王党人、革命者和波拿巴主义者不仅誓不两立,而且身为性格冲动的法国人,他们还对彼此的认知能力一直怀有一种深深的厌恶。自认为掌握真理的人不由自主地断定:和他们想法不同的人都是谬误的帮凶。这是再清楚不过、再确定不过的事实。每个党派都会严肃地告诉您,对立方的捍卫者都是极其愚蠢的人或刻意的撒谎者。而当您遇到这些捍卫者们时,他们也会对您说同样的话来评价他们的对手,您不得不承认,的的确确,他们既不愚蠢也没刻意撒谎……”

各党派信徒彼此间的这种憎恨,使得法国政府和内阁的更替成了家常便饭。少数党从不会拒绝结成联盟来反对执政党。我们知道大批社会主义革命者入选现今的议会,靠的就是比大革命时代聪明不了多少的君主专制主义者们的帮助。

宗教与政治上的冲突并非法国不和的唯一原因。挑起这些冲突的人都有一种特定的心理,即之前描述过的“革命心理”。我们知道,每个时代总会有一些人,他们总想着要推翻既定的秩序,而无论这种秩序是什么,即便这种秩序符合他们的愿望。

在法国,党派间的不包容以及对权力的渴望,被自大革命时起就广泛传播的信念——依靠法律来重塑社会——放大了。一个现代国家,无论谁当首脑,在民众和领导人眼中,它都有一种神秘主义的力量,它是神的意志的化身,它是以往历代君主的继承人。对政府力量的这种信心不仅感染了人民,也感染了所有的立法者[2]。

尽管疲于立法,但政治家们仍不明白的是:制度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制度本身没有任何道德约束力。伟大革命幻想的继承者们没有看到,人是由过去所创造的,我们无法重置过去的根基。

原则间的冲突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并造成了法国的分裂,未来仍将会长时间继续下去,没有人能够预见这种冲突会导致什么样的新动**。如果本纪元前的雅典人能预测到他们的社会冲突将导致希腊被奴役,他们一定会停止纷争,可他们又怎么会预见到这个结局呢?吉罗(Guiraud)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代人都极少能明白其使命。每代人所为之奋斗的未来常与他们所想的背道而驰。”

二、法国革命运动百年回顾

在解释了法国一个世纪以来革命运动的心理原因之后,现在可以对接连不断的革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在战胜了波拿巴之后,反法联盟的君主们把法国恢复到了原来的疆界,把唯一的王位人选路易十八扶上了王位。

根据一个特别的宪章,新国王接受代议制并成为立宪制君王。他认可所有的大革命成果如民事法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对变卖的国家财产不予追究,且只有支付了一定税款的纳税人才有选举的资格等。

这部自由宪法遭到极端保王党分子的攻击。前政权流亡分子想重新拥有国家财产,并恢复他们曾有的特权。

出于担心这种局面会引发新一轮的革命,路易十八不得不解散众议院,并推选温和派的议员,这样路易十八就能在不触动大革命基本原则的情况下继续统治,因为他深知,要把法国人带回到旧政体中,这无异于逼其造反。

不幸的是,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前阿图瓦(Artois)伯爵查理十世登上了王位。十分狭隘的查理十世无法理解身边的新世界,并自诩自1789年以来他的理念不曾有丝毫的改变,他准备了一系列反动的法律议案:给予流亡分子十亿里弗赔款、强化亵渎法、恢复嫡长子权、教士权等。

由于大部分议员日复一日地反对他的计划,于是在1830年,他颁布了解散众议院的法令,取消了言论自由,并准备复辟旧制。

这一君主专制的举措立即引发了反应,所有党派的领导人开始了联盟。为发动巴黎人民起义,共和主义者、波拿巴主义者、自由保王党人联合到了一起。法令颁布四天后,起义者们成了首都的主人,而查理十世逃往英国。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