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法国大革命的中心思想 > 第六章 大革命时期的军队(第1页)

第六章 大革命时期的军队(第1页)

第六章大革命时期的军队

一、革命议会和军队

如果不做全面的了解,那么革命议会尤其是国民议会只会给人留下软弱、暴力、内讧不断这么一个极为灰暗的印象。

但是,即使在它们的敌人看来,这个血腥的时期也还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威望,这种威望是军事上的成功为其带来的。事实上,在国民公会解散时,法国已将比利时纳入自己的版图,并将疆域扩展至莱茵河左岸。

如把国民公会看作一个集体,那么将法国军队的胜利归功于这个集体是公允的。如把这个集体加以分解并逐一研究其中的组成要素,那么各要素的独立性就显而易见了。人们注意到,在军事行动中,实际上国民公会的作用不大。前线的军队和巴黎的革命议会,二者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彼此间相互影响极少,且思维差距甚大。

我们看到的国民公会是一个弱势的政府,它在公众的推动下,朝令夕改,是一个十足的无政府主义典型。它什么也领导不了,反倒总是被人使唤,它怎么能够指挥军队呢?

由于深陷内部争端之中,无暇他顾,于是议会将所有的军事问题都交给了一个由卡尔诺一手掌控的特殊的委员会,而这个委员会真正的任务是负责供应食物和弹药。卡尔诺的功绩不仅在于他指挥752000人的法国军队驻守有战略意义的要点,还在于他安排将军发动进攻并严肃军纪。

国民公会参与国防的唯一举动便是颁布征兵令。当然,大敌当前,任何一个政府都得这么做。除此之外,有一段时间议会还向军队派遣代表,以负责处决某些将军,但是议会很快便放弃了这种做法。

事实上,议会参与国防的力度一直都非常小。幸亏军队人数多、热情高以及年轻将领灵活的战术,军队才得以成功地独自应对一切事情。军队在没有国民公会参与且完全独立于国民公会之外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

二、欧洲对大革命的镇压

在列举决定革命军队成败的心理因素之前,先来简短回顾一下欧洲镇压法国大革命战争的来龙去脉。

在大革命之初,国外的君主们是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来看待处在焦头烂额中的法国君主制,因为法国一直被他们视为强大的对手。普鲁士国王认为受到严重削弱的法国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因此,他建议奥地利国王帮助路易十六,条件是以佛兰德(Flandre)和阿尔萨斯作为补偿。1792年2月,这两位君主签订了一项反法联盟条约。在吉伦特派的影响下,法国先发制人对奥地利宣战。

法国军队开局不利,多次战败。反法盟军一直推进到香槟省,此地距巴黎不过200公里之遥。在迪穆里埃(Dumouriez)将军的带领下,法军取得了瓦尔米(Valmy)战役的胜利,并迫使盟军撤退。

虽然在这场战役中只有300名法国士兵和200名普鲁士士兵阵亡,但这场战役的意义却十分重大。年轻的革命军队成功地迫使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后撤,这为革命军队挣得了勇猛的好名声,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们四处出击。参加瓦尔米战役的法国士兵们将奥地利人赶出比利时,在那里,法国士兵们还被当成解放者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在国民公会统治期间,战争的规模巨大。1793年年初,议会宣布将比利时并入法国,结果爆发了一场与英国长达20年的战争。

1793年4月,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的代表们齐聚安特卫普,并就肢解法国达成协议。普鲁士人想得到阿尔萨斯和洛林,奥地利人要占领佛兰德和阿图瓦,英国人想吞并敦刻尔克。奥地利大使建议用“消灭整个法国领导层”的恐怖手段来粉碎大革命。面对这类的申明,法国要么战而胜之,要么坐以待毙。

为了对抗1793~1797年期间的第一次反法联盟,法国不得不四面作战,战线从比利牛斯山脉一直延伸到北部地区。

开始,法国失去了一些占领地,遭受了几次失利。西班牙人占领了佩皮尼昂(Perpignan)和巴约讷(Bayonne),英国人占领了土伦(Toulon),奥地利人占领了瓦朗谢讷(Valenes)。到了1793年年底,国民公会宣布在所有18~40岁的法国男性中大规模征兵,大约有750000名男性被组成九个纵队派往边境战场,前皇家军队也被合并到志愿军以及新征军队中。

儒尔当(Jourdan)击退了盟军,取得了瓦蒂尼(Wattignies)胜利,莫伯日(Meubeuge)要塞得以解围。奥什(Hoche)夺回了洛林。法国采取了攻势,收复了比利时以及莱茵河左岸的失地。儒尔当在弗勒留斯大败奥地利人并将其赶回了莱茵河,同时还占领了德国的科隆和科布伦茨(tz)。

法军还占领了荷兰。反法联盟的君主们不得不求和并承认法国的占领。

法军的胜利与敌人没有全力以赴有关。因为在1793~1795年期间,盟军正忙于瓜分波兰。每个国家都一心想着如何多瓜分一些。这也是普鲁士国王在瓦尔米战役失利后选择撤退的动机。

反法盟军的犹豫和互相猜疑对法军而言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1793年夏,如果奥地利人直扑巴黎,那法国就会像蒂耶博(Thiébault)将军所说的“百分之一万的失败”。正是奥地利人为法国赢得了培养士兵、军官和将军的时间,奥地利人救了法国。

在《巴塞尔条约》签订之后,在欧洲大陆上除了奥地利人以外,法国已不再有劲敌。督政府对奥地利和控制着米兰的意大利发起了进攻。波拿巴负责这场战役。从1796年4月到1797年4月,在经过一年的对抗之后,波拿巴迫使法国最后的敌人主动求和。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