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法国大革命的中心思想 > 第二章 旧体制的心理学基础(第2页)

第二章 旧体制的心理学基础(第2页)

大部分有关大革命的书籍都缺少客观性和批判精神,这也是这个时期至今不被人所知的原因。

当然,原因并非缺乏资料,而是资料的矛盾丛生。只要将英国旅行家杨所看到并描绘的富足、热情的农民形象与拉布吕耶尔(Labruyère)所做的著名描述进行对比便可知晓。

农民们真的不堪税赋,要将自己收入的五分之四上缴而不是当今的五分之一?对此不可能有确切的回答。有一个重要的事实似乎可以证实旧体制下的农村居民不可能过得如此悲惨,因为我们业已证实,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是被农民买下的。

人们对当时非常暴虐和复杂的财政制度了解也很多,如预算经常处于赤字状态,残暴的包税人在各种税赋上层层加码。到了大革命时期,这种财政形势引发了普遍的不满。三级会议的会议记录上也提到了这点。我们注意到,会议记录所列举不是以前的情形,它反映的是由1788年的歉收和1789年严寒的冬季所引发的危机的真实情况。如果再提前10年,这些记录里会记载些什么呢?

尽管形势严峻,但这些记录中也不会载有任何革命的想法。最激进的想法也不过是要求“加税要由三级会议批准,且所有人都应纳税”。不否认有时还会提出“国王的权力应该受到一部规定国王权力和国民权力的宪法的制约”。如果这些愿望得以实现,那么用以取代绝对君主制的君主立宪制很容易便会被建立起来,大革命由此也就很可能不会发生了。

不幸的是,由于贵族和教士阶级太过于强势,而路易十六又过于软弱,导致这种方案夭折了。

资产阶级的要求也给这种方案带来极大的麻烦。声称要取代贵族阶级的资产阶级是大革命的真正推手。资产阶级所发动的这场运动很快便超出了其预期、要求和希望。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要求平等,但人民也转而向它要求平等。大革命由此最终以成立民众政府而结束,但这是大革命从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的结局。

四、大革命期间对君主制的情感变化

虽然情感因素演化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大革命期间,不但民众对君主制的情感发生了迅速的转变,连革命议会也是如此。从第一届革命议会的立法者们满怀敬意地簇拥在路易十六的身旁到其被砍头,中间只隔了短短数年时间。

这些转变只是表面上的而非深层次的。事实上,也只是把对同一个秩序的情感进行了简单的位置调换,也即这个时期的人们把口中念叨的对国王的爱,转移到了继承其权力的新政府的身上。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

在旧体制下,所谓天授神权的君主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权力,各地的民众都对其表示了认同。

一旦受到膜拜的人的权力一再被证实是虚幻的,那么民众对君主绝对权力的迷信便会立刻崩塌,其威望便会立刻消失。一旦失去威望,民众便不会原谅那曾让人着迷而如今崩塌的偶像,并寻找他们不可或缺的新偶像。

自大革命伊始,大量为人津津乐道的事件终让最狂热的信徒们明白,君主不再拥有权势,众多其他势力不仅可以挑战君主,还可以凌驾其上。

目睹了王室在议会上的颓败及其在面对武装进攻时却无力保护巴黎市中心最坚固的城堡巴士底狱,老百姓们会做何感想?

王室的弱不禁风昭然若揭,议会的权势如日中天。在百姓看来,弱不禁风便是威严扫地,于是百姓们转而投向了强者。

议员们的情感也在变化当中,但演化极为缓慢。这也是为何当巴士底狱被攻陷后,在国王逃走并与外国势力串通的情况下,议员们对君主制的信仰依旧的原因。

对王室的忠诚非常强大,以至于巴黎的骚乱和事变虽让路易十六掉了脑袋,但还不足以彻底摧毁这种忠诚。在外省,人们对古老君主制长达数世纪的虔诚[4]依旧。

在整个大革命期间,在法国大部分地方依然存在着对王室的忠诚,这也是保王事件以及起义在几个省份频发的原因。频繁的事端让国民公会疲于弹压。但在巴黎已不见对王室的忠诚,因为在巴黎,王室的颓废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外省人看来,王权依然是神在人间的化身,依然具有威信。

对王室的感情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灵,断头台也无法遏制这种情感。保王运动在整个大革命期间一直持续不断,在督政府时期甚至愈演愈烈,49个省派保王党代表去巴黎请愿,由此引发了果月政变[5]。

对君主制的这些情感,大革命难以压制,这促成了波拿巴的成功掌权。波拿巴占据了王位后,几乎又重新恢复了旧体制。

[1]在法国旧体制中,第三等级是指当时法国社会中除了教士阶级、贵族阶级之外的其他公民组成的阶级。第三等级没有前两个等级所拥有的封建特权,并且担负纳税和其他封建义务。——译注

[2]史称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1789年8月4日晚,贵族代表和教士代表在国民议会上纷纷宣布放弃封建义务。一夜之间,议会通过30个法令,宣布废除全部封建制度和贵族特权,包括教会什一税、贵族狩猎特权、养鸽特权、领主裁判权等。——译注

[3]里弗(Livre),法国古代的记账货币。——译注

[4]为了表达人民对国王的这种深厚爱戴,米什莱讲述了发生在路易十五时期的一件事。“当人们在巴黎得知路易十五离开王宫视察军营并在梅斯(Metz)患病的消息时已是夜晚。但人们还是不顾休息,漫无目的地四处奔走打探;教堂在深夜也敞开大门……人们聚集在十字路口,陌生人之间彼此靠近,相互询问。有好几个教堂的牧师泣不成声,中断了唱诗,改为国王的健康祈祷。百姓们也悲戚哭喊……当信使带来国王康复的消息时,大家上前拥抱,几乎使之窒息;人们亲吻他的马儿,似乎在欢迎凯旋的英雄……大街小巷响彻‘国王康复了’的欢呼声。”

[5]法国督政府中的共和派督政官为镇压保王党复辟活动而组织的政变,发生于共和五年果月18日(1797年9月4日),故名“果月政变”。——译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