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良知 > 三论文(第1页)

三论文(第1页)

三、论文

(日)上田弘毅:《明代哲学中的气——王守仁和左派王学》,见(日)小野泽精等编:《气的思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页435—451。

(日)夫马进:《善会善堂的开端》,见《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宋元明清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页413—455。

(日)志贺一郎著、钱明译:《王阳明与湛甘泉的学说之争》,见方祖猷等编:《浙东学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页132—139。

(日)岸本美绪:《“后十六世纪问题”与清朝》,载《清史研究》2(2005),页81—92。

(日)岸本美绪:《“秩序问题”与明清江南社会》,载《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32(2001),页50—58。

(日)岸本美绪:《发展还是波动?——中国“近世”社会的宏观形象》,见《近世中国的社会与文化(960—1800)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2005),页1—16。

(日)岛田虔次著,葛荣晋、李苏平译:《王阳明与王龙溪——主观唯心论的**》,见《日本学者论中国哲学史》(台北,骆驼出版社,1987),页388—404。

(日)岛田虔次著、许洋主译:《明代思想的一个基调》,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选译》(第七卷)(北京,中华书局,1993),页125—136。

(日)荒木见悟著,徐远和译:《阳明学评价的问题》,见《日本学者论中国哲学史》(台北,骆驼出版社,1987),页365—387。

(日)檀上宽:《明清乡绅论》,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二)》(北京,中华书局,1993),页453—483。

CharlesO。Hucker著、张永堂译:《明末的东林运动》,见《中国思想与制度论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76),页163—211。

EdwardL。Farmer:《朱元璋与中国文化的复兴——明朝皇权专制的意识型态基础》,见《明史论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3),页379—389。

&homasA。著,尘观译:《实际行动的新儒家思想——评〈王阳明的少年时代〉》,载《出版与研究》29(1978),页32—33。

方志远:《阳明史事三题》,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36:4(2003),页99—106。

王煜:《明儒薛侃与王学》,载《中国哲学》16(1993),页519—526。

王汎森:《“心即理”说的动摇与明末清初学风之转变》: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65:2(1994),页333—373。

王汎森:《中国近世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载《新史学》14:4(2003),页177—194。

王汎森:《明末清初的人谱与省过会》,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63:3(1993),页679—712。

王汎森:《清初的讲经会》,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68:3(1997),页503—588。

王汎森:《清初思想中形上玄远之学的没落》,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69:3(1998),页557—587。

王兰荫:《明代之乡约与民众教育》,载《师大月刊》21(1935),页103—122。

包遵信:《王学的崛起与晚明思潮》,见氏著:《跬步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页277—310。

朱鸿林:《二十世纪的明清乡约研究》,载《历史人类学学刊》2:1(2004),页175—196。

朱鸿林:《明代中期地方社区治安重建理想之展现——山西河南地区所行乡约之例》,载《(韩国)中国学报》32(1992),页87—100。

朱鸿林:《阳明从祀典礼的争议与挫折》,载《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5(1996),页167—181。

余英时:《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明清社会史与思想史之一面相》,见《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蛻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98),页3—52。

余英时:《明清变迁时期社会与文化的转变》,见《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份子》(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7),页35—42。

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载《二十一世纪》89(2005),页4—18。

吴振汉:《王守仁抚赣时期的文人领军》,载《“国立中央”大学人文学报》19(1999),页35—67。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载《明史研究》3(1993),页93—101。

巫仁恕:《明清城市民变的集体行动模式及其影响》,见《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蛻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98),页229—258。

李洵:《明代内阁与司礼监的结构关系》,见《下学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页118—127。

李孝悌:《十七世纪以来的士大夫与民众——研究回顾》,载《新史学》4:4(1983),页97—139。

李琳琦:《明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载《学术月刊》5(2004),页68—75。

李焯然:《大学与儒家的君主教育:论大学衍义及大学衍义补对大学的阐释与发挥》,载《汉学研究》7:1(1989),页1—16。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