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市政机构通过运用钟点时间安排清洁工作,实现了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直接干预和对清洁人员具体工作的加强监管,使钟点时间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规范。在防疫行动中,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力图以近代卫生观念取代传统的防疫观念,为此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措施。但传统的卫生时间毕竟有一定的合理性,并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这也使得近代的卫生活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因应传统的时间观念。社会力量还积极利用传统时间,将宣传教育融于年节岁时的狂欢活动中,体现了知识分子将卫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积极结合的努力。
在近代中国,传统的时间仍然在相当程度上掌握着居民生活和行业组织的运作节奏。卫生知识在介入民众生活中时,必然遭遇到传统时间的挑战。其一方面在话语上批判和否定传统时间及其所代表的民众传统生活习惯,力图将卫生知识嵌入传统时间中,以世界时间取代传统时间;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顺应社会现实和民众需求,在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应对策略。这使得卫生知识与传统时间形成了明分暗合的微妙关系。在因应调整之后传统时间虽然在表面上式微,但转化为生活中的潜流,继续延续其生命力,形成了世界时间和传统时间并存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局面。
[1]黄应贵主编:《时间、历史与记忆》,2~11页,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9。
[2][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发现者: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历史·时间、陆地和海洋篇》,严撷芸等译,106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3][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合译,486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4]《预防时疫清洁规则(1908年)》,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75~76页。
[5]彭善民:《公共卫生与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249页。
[6]《本市厉行清洁之过去与现在》,载《北平朝报》(市政周刊),1929-04-29。
[7]《关于卫生事项·北平市污物扫除暂行办法》,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48页。
[8]《清道执行细则(1909年)》,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15~16、20页。
[9]《关于卫生事项·北平市卫生处清道班暂行规则》,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45页。
[10]王建革:《近代华北的农业特点与生活周期》,载《中国农史》,2003(3)。
[11]一厂:《粪夫》,载《晨报》,1926-08-12(6)。
[12]《卫生局的善政》,载《京话日报》,1906(693);《取缔粪夫办法》,载《晨钟报》,1918-05-30(6);《粪夫改良规则》,载《北京自治报》,1922-06-17(4);《昨天粪厂罢业》,载《晨报》,1925-05-10(6)。
[13]《本府命令公布管理粪厂及粪夫暂行规则》,载《北平朝报》(市政周刊),1929-02-25;《卫生局通告一则》,载《北平朝报》(卫生周刊),1929-04-05;《改良粪具公厕办法》,载《北平朝报》(卫生周刊),1929-04-26。
[14]《粪夫改良规则》,载《北京自治报》,1922-06-17(3)。
[15]《市政公所限制粪车》,载《晨报》,1926-03-08(6)。
[16]博言:《改良收粪办法》,载《晨报》,1926-05-16(6)。
[17]《关于卫生事项·暂行改定粪车通行时间》,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3(1),82页。
[18]《关于卫生事项·规定粪夫通行地点》,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31页。
[19]《为整饬市容,改定粪车通行,取缔浮摊务使整洁》,载《卫生月刊》,1935(8、9),98页。
[20]《卫生局改订全城粪车通行时间》,载《京报》,1935-07-08(6)。
[21]方颐积:《平市卫生局最近施政概况》,载《卫生月刊》,1935(5),230页。
[22]余新忠:《清代江南种痘事业探论》,载《清史研究》,2003(2)。
[23]梁其姿:《医疗史与中国“现代性”问题》,载《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八卷,2007。
[24]廖育群:《岐黄医道》,240~241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25]《种痘之要旨》,载《晨报》,1926-09-26(6)。
[26]北平特别市公安局编:《北平特别市公安局公共卫生事务所第二年暨第三年年报》,8页。
[27]王世霖:《天花在吾国流行之原因》,载《卫生月刊》(第二卫生区事务所),1934(5)。
[28][美]西德尼·D。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上),110页。
[29]《种痘须知》,载《晨钟报》,1917-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