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就业准备
9。1就业心理准备
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许多求职者就业压力很大,备受就业问题困扰。他们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或焦虑不安,或情绪高涨,或灰心丧气、怨天尤人,或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整日心神不宁,以致于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也影响到了正常的求职择业。求职者就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其专业能力、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同时也取决于求职者的就业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包括两方面含义:第一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人际相处和谐;第二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3。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对求职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求职者健全人格、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也是使求职者正确面对就业环境和压力,重视就业心态调适,分析角色转换、认真对待就业的选择性和必要性的条件。加强求职者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其心理素质,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造条件。教育实践证明:在求职者成长过程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求职者对一些功利心、消极、恐惧、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进行正确指导,改变求职者的错误认知,增强信心,增强心理素质和耐受力。
二、影响求职者就业心理的因素
求职者的就业心理是指求职者因就业问题而引发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与发展变化受到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主观因素
(1)生理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因素
就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对于应聘人员的性别、身高、健康状况等有所要求,同时职业本身的性质对从业者的生理状况也有限制,如招警考试要求应试者的视力在1。0以上、色盲者不宜从事需要色彩辨别的职业等。因此生理因素对就业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到求职者的心理。
就心理发展水平来说主要表现在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如感知能力、记忆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力、情绪调节能力、意志品质等。心理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工作能力、工作效果,所以很受用人单位重视。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外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往往让应聘者做一些心理测试题,以便选拔出适应岗位要求的从业者,这也体现出心理发展水平对就业的影响。
(2)个性特点因素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方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贯串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正是人的个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兴趣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也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能力,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
不同的个性特点,决定了求职者在择业时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决定了择业的不同取向。如有的求职者希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的求职者甘愿承担一定的风险而自主创业,有的求职者希望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有的求职者甘愿到艰苦的地方,有的求职者择业时消极自卑,有的求职者充满自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