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期末考试 > 任务三 就业信息的整理和利用(第2页)

任务三 就业信息的整理和利用(第2页)

记住网址可以让求职者按图索骥,深入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对于自己特别重视的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要铭记在心或存入手机,如果有面试电话,则一看号码便知是哪家用人单位在约自己,从而进行良好的沟通。此外,投递简历几天之后可以打电话询问对方是否收到了简历,或许机会就这样悄然而至。

6。用人单位的其他招聘职位。大学生不能仅把目光锁定在某个职位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用人单位的其他招聘职位也要关注一下,那里可能就有适合你的工作。

7。用人单位实际招聘人数的多少。对于招聘人数非常少,竞争力非常大,又很有可能存在“关系户”或“内定”情况的单位,不妨抱着拼拼看的态度,如果求职失败,那么就权且当做是为自己争取了一次求职面试的锻炼机会罢了。

(三)分析信息传递的内在含义,及自身的适合程度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用人单位,大学生要仔细研究其招聘信息,认真分析信息中传递出来的内在含义或潜台词。冷静地思考用人单位到底想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比如,如果招聘信息中要求“能吃苦耐劳”,这可能意味着工作之后也许会经常加班或出差,或者一个人要能独当几面,所承担的工作量很大,而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也就会有更多的提拔和晋升的机会;如要求“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这意味着求职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而不会招聘一个只懂技术,不善表达,习惯于被领导的人;如果要求“要有创造力”,这可能意味着求职者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的能力,能独辟蹊径地提出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这有可能是个设计或策划的岗位;如果招聘信息中要求“精通某项操作”,这就要求你必须是这一技术领域里的专家和高手,而不能只停留在会操作、懂得、熟悉的水平,求职者在个人简历中就要重点突出这一块;如果要求“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这可能意味着对方要招聘一个从事文书工作的人才。

分析了招聘信息的“弦外之音”后,要进一步分析自身的条件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否符合,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大学生不妨先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我应聘这个职位的优势、竞争力是什么?

★我的个性怎样?该工作岗位是否符合我的个性?

★我具备哪些跟岗位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

★这份职业是否可以挖掘和提升我的能力?

★什么是别人做不到而我做得到的?我用什么去说服用人单位录用我?

好的招聘信息并不一定是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只有用人单位招聘的职位和要求与自己的条件相符或相近时,应聘求职才会有较大希望。也就是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分析信息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不能为了就业而就业,求职的时候还要仔细分析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利。对于那些新经济领域里的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且前景良好的产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对于一些“夕阳”产业,或受市场冲击较大的行业的招聘信息,要谨慎对待,因为即便求职成功,对自己的长期发展也是不利的。此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趋势,大学生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并预测这种经济发展趋势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从而更好地就业。

三、就业信息的应用

对经过自己的思考而筛选出来的有效信息,要学会合理、充分地利用,这样才能把信息的无形价值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成功择业收益。在就业信息的运用上,大学生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就业信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时效性,有时间限制。因此大学生在搜集、整理和应用就业信息时,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招聘日期,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聘。

(二)把握适度性原则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会格外看重岗位的薪资、层次和类别,甚至会选择一个薪资较高、压力过大、自己并不适合的工作,而放弃一个待遇一般,却适合自己,并大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把握适度性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自己的个性、需求等情况与职业要求相符合,另一方面指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如果工作难度过高而自己的能力很难胜任,那么今后的职场生涯就会力不从心、压力重重,从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工作效能感很低。而如果工作难度过低,大学生在步入职场之后,就会有一种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久而久之,便失去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大学生在应用招聘信息时,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客观、全面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职业和岗位,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灵活应用信息

用人单位虽然对所招聘的人员有专业、能力倾向、生理条件等各方面的要求,但这种要求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有些招聘信息上写着“一般需要具备”或“特殊情况下可放宽”等语句的时候,说明招聘单位在招聘时留有余地,因此即便不完全符合其用人条件,也是可以尝试投递简历的。最好的情况就是,让用人单位相信自己是属于“特殊”,而不是“一般”,在个人简历中展示出“不一般”的才能、经历和水平。

在就业信息面前,大学生需要冷静地、认真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要因某个次要条件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轻易放弃,要保持灵活的大脑,更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去努力尝试和争取,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四)参照信息完善自己

在搜集了大量的求职信息之后,大学生便可以从这些信息中分析、总结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整体要求,或者多数用人单位都比较看重的素质和能力,再对照自己,便能更清楚地从中发现自己求职择业时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参照信息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这会对今后的求职和工作大有帮助。

事实上,这项工作要及早开始,在大学读书期间,大学生就要做个有心人,经常浏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经常与毕业班的学长或已经毕业的校友交流,多寻找机会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这样才能对“市场”需求有更深切的了解。很多大学生在多次“碰壁”之后,感叹地说“原来用人单位都喜欢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大学生不要做个只会读书、只会考试的人,而要做一个半社会化的人,多与社会接触,为自己积攒工作经验。也不能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才去探究、总结招聘信息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这样的话,就耽误了很多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最佳时间,最终只能以不断的失败、尝试错误来作为代价。

(五)共享信息资源

在自己获取的就业信息中,有的对自己并无直接用处,但可能对他人有用。遇到这种情况,大学生应主动地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他人,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这样做可以帮助别人,而被帮助的人在获取了对你有益的信息时,也会及时地反馈给你的。从这种角度来说,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了自己。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