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外学前教育史课后题答案 > 第四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第2页)

第四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第2页)

马斯洛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即人感到强烈的幸福、狂喜、完美或欣慰的最佳状态的时刻,是人生活中最能发挥作用、坚强、自信、能完全支配自己的时刻。他认为,儿童是能够产生高峰体验的,“在童年期,这是常有的”。然而,现在的学校制度却不断打压儿童的这种高峰体验,传统教学模式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忽略了儿童快乐的体验。马斯洛认为,生活必须有意义,不断的高峰体验是通往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他曾说过:“幼儿园教育能够做些什么来对抗死的愿望,小学一年级能够做些什么来增强生的愿望呢?也许他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让孩子得到一种成就感。”他主张,教育者给予儿童尽可能多的自由,促进其创造性的发挥;鼓励儿童通过帮助其他幼弱的孩子等,得到内在的满足,从而获得高峰体验。

马斯洛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作为基础,论述了学前教育理论,主张充分满足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潜能的发展。马斯洛尊重儿童及需要、关注儿童内在潜能发展等观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小结

20世纪以来,心理学科逐渐形成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四大心理学派。该四大心理学派分别从自己的视角研究和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学习的方式,从而也形成了各自的学前教育理论或观点,对于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重视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建构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其与外界环境积极互动中的不断建构。精神分析学派关注人生早期心理及人格健康,重视在学前教育中使用诸如宣泄、升华等诸多方法以获取健康的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则深入研究儿童的需要,主张把充分满足儿童快乐的体验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

关键术语

华生;斯金纳;“系统脱敏”法;“消退”;“育婴箱”;皮亚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意义建构;弗洛伊德;潜意识论;情绪“出口”;“升华”;自我实现;“高峰体验”

思考题

1。试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基本观点。

2。简要说明皮亚杰及维果茨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观点有哪些方面?

4。精神分析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哪些影响?

5。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学前教育观点。

[1]3岁小男孩彼特害怕白鼠、兔子、毛大衣、羽毛、青蛙、鱼、机器玩具等。在华生指导下,他的一位名叫MaryJones的同事进行了实验,消除了该小男孩的惧怕情绪。参见杨汉麟:《外国幼儿教育史》,第55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2]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载《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3期。

[3][美]莱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第2页,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75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第48~49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

[6]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载《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4期。

[7][美]贾伯尔·L。鲁普纳斯:《学前教育课程》,第28页,黄瑾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8][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第8页,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9]吴连连:《现代西方哲学与社会思潮述评》,第77~78页,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第467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11]杨汉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载《教育研究》,1998(4)。

[12]W。F。ell,AHistoryofEdutheTweuryWe: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yPress,1994:277。

[13][美]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第185页,林方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14][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45页,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15][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50页,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16][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52页,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