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外学前教育史课后题答案 > 第一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第1页)

第一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第1页)

第一节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晚清时期一般是指始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迄于1912年清宣统皇帝的退位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学前教育随之也由传统向近代转型,公共学前教育社会机构出现。

一、学前教育转型的背景

(一)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出现

中国出现近代大工业生产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当时,西方列强为了在华倾销廉价商品、掠夺各种资源,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开办了轮船修理厂和原料加工厂。尔后,清政府的一批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创办军工厂,开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江南制造局、天津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于是,中国近代大工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接着,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开始创办一批工厂,近代大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业工人队伍也随之壮大。据统计,1912年,中国约有120万产业工人。而在这些工人中,除了大量的男性工人外,还有着相当数量的妇女。这些妇女为生活所迫,走进了工厂,却把她们的幼小孩子留在家中,无人照看。这就为公共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提出了要求。

(二)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兴起

随着中国在西方列强入侵中的败北,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理性地审视自身和西方世界。他们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就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探究西事、翻译西书、购置洋人报刊来了解西方世界。之后,洋务派提议学习“西语”“西艺”“西政”。随之,资产阶级维新派和立宪派呼吁仿照西方君主立宪国家的模式,进一步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其中,一些人还提议像西方一样发展学前教育。如1902年,梁启超在《教育政策私议》中倡议中国向日本学习,设立两年制的幼稚园。1903年至1904年,由罗振玉主编的《教育世界》刊载了《幼稚园恩物图说》《幼稚园保育法》等一批介绍日本学前教育状况的文章。此外,一些知识分子还赴国外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三)清末新政改革的启动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进行全方位改革。在教育方面,1905年8月,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历时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宣告废止。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管学大臣张百熙编订的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但未正式实施。1904年,清政府向全国颁行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由一系列子章程构成,其中包括了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部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国学前教育的转型遂在制度层面给予保障。

二、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一)《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个学制是模仿日本的三段学制系统而成,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课程》《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等一系列法规。学制的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三级;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包括中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等;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学堂及大学预科、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大学堂和大学院等。蒙养院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已列入学制之中。癸卯学制系统如图3-1所示。

图3-1癸卯学制系统

(二)蒙养院制度的确定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以下简称《蒙养院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蒙养院制度的确定。《蒙养院章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1。办学宗旨

《蒙养院章程》开篇明确提出了蒙养院的办学宗旨为:“蒙养家教合一之宗旨,在于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即社会性的蒙养院与家庭教育相互辅助。其原因是:“保姆学堂既不能骤设,蒙养院所教无多,则蒙养所急者仍赖家庭教育。”也就是说当时蒙养院初办,师资严重缺乏,而儿童又众多。因此,只有把家庭打造成重要的学前教育场所。于是,《蒙养院章程》对开展家庭教育做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各省官府和学堂将《孝经》《四书》《列女传》《女诫》及《教女遗规》等传统儒家经典著作,以及外国家庭教育著作、初小识字课本、小学头两年级的教科书分发给各个家庭的妇女,让她们阅读后教育自己的子女,以使“家家皆自有一蒙养院矣”。[1]

2。招生对象、收托时间和院址设置

《蒙养院章程》规定:“保育教导三岁以上至七岁之儿童,每日不得过四点钟”,招收“本地附近幼儿,其父母愿送入其中受院内之教育者”。但不包括女孩,要求“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女子只可于家庭教之”。院址设在各省府厅县以及大市镇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于育婴、敬节二堂内附设蒙养院”。

3。师资来源

《蒙养院章程》指出:国外幼稚园多“以女师范生为保姆以教之”,但中国“若设女学,其间流弊甚多,断不相宜”,故蒙养院的教师以育婴堂和敬节堂内的乳媪和节妇以及贫困人家的妇女担任。为了提升这些妇女的文化水平,《蒙养院章程》还规定各府县应编写女教科书,刊印家庭教育书刊,令这些妇女“自相传习”;同时,“识字之乳媪”应教授蒙养院内其他不识字的保姆识字。

4。保育教导目的及科目

《蒙养院章程》提出保育教导四项要旨,涉及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等方面,其内容如下。[2]

(1)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浅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

(2)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幼儿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之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为疲乏过度之业。

(3)保育教导儿童,多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止仪容,使趋端正。

(4)儿童性情极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意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