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外学前教育史总结 > 第二 法国学前教育(第1页)

第二 法国学前教育(第1页)

第二节法国学前教育

一、近代法国学前教育

奥柏林于18世纪末创办的编织学校被看作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开端,此后法国出现众多托儿所。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学前教育机构开始由教育部管辖,政府把托儿所视为公共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奥柏林与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奥柏林(JohannFriedri,1740—1826年)是法国新教派的一名牧师。自1767年担任布鲁德堡教区的牧师后,奥柏林积极通过经济、社会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活动,改善该地区居民的生活和教养水平。他对教育方面的改革尤为重视,在教区内举办成人教育讲座,设立小型图书馆,增设学校数量和类型。

1770年,奥柏林创设了以3岁以上幼儿为招生对象的编织学校。编织学校设有两名指导教师,一名作为手工技术指导,另一名作为文化和游戏方面的指导。此外,奥柏林还在学校里挑选了一些年龄大的女孩担任“助教”。学校教育内容包括:标准法语、宗教赞美歌、格言、采集和观察植物、绘画、地理、缝纫和编织等。通过教授正确的语法,使孩子们理解法语的赞美歌和说教;通过手工的传授,培养孩子们的勤劳精神。编织学校的目的是通过把孩子们置于有规律的监督下,创造出一种有秩序的生活。学校开设时间为每周两次,功能以教育为主。

奥柏林将编织学校作为开发教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增进居民福利的重要环节,因此,编织学校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点上,奥柏林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具有新意的。一般的幼儿教育史,也都把奥柏林的编织学校看作是近代幼儿教育设施历史开端的象征。[9]

(二)托儿所运动

1。托儿所的出现及发展

法国托儿所的诞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受工业革命及经济危机的影响,法国失业人士开始增多,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利润,雇用了大量廉价妇女和童工,贫民和工人阶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罢工和暴动频发。出于对贫苦农民、工人及儿童的同情,更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保育两岁以上儿童的“托儿所”诞生了。

1801年,法国著名妇女社会活动家及慈善家帕斯特莱(Pastpret)侯爵夫人同上流社会有慈善精神的妇女们一起,在巴黎成立了“育儿院”(salledhospitalité)。“育儿院”共收容贫民和工人的12名婴儿,由1名保姆和1名家庭女佣照顾。1826年,帕斯特莱侯爵夫人以自己组织的、具有慈善精神的上层阶级妇女组织——妇女会为基础,在贫民救济会的支持下,开办了收容80个孩子的“托儿所”,开启了法国托儿所的历史。

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最为曲折,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在各方面包括教育领域进行激烈斗争。因此,法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也一直伴随着政府官员的参与和支持。巴黎第12区区长柯夏(J。,1789—1841年)就是其中之一,它被称为“具有慈善精神和明了的教育想象力的法律家”。柯夏曾协助帕斯特莱侯爵夫人领导托儿所运动,亲自到英国幼儿学校进行考察,并创办“模范托儿所”。他于1853年著成《托儿所纲要》,为法国托儿所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2。国家对托儿所的管理

法国是最早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制的国家。1832年,法国《基佐法案》颁布后,政府将托儿所视为初等教育的基础,要求公共教育部给予财政资助。1835年,公共教育部颁发《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学官的规定》,提出视学官对托儿所具有视察和监督的权力,成为国家正式管理托儿所的开端。[10]1836年,公共教育大臣布雷向行政当局发出“传阅文件”和“备忘录”,明确托儿所与其他初等学校一样受各级教育委员会领导。此后,托儿所成为公共教育机构。1837年,政府公布《托儿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托儿所的性质、内容、教育方法和管理等。该条例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有关托儿所教育赦令而载入史册。

3。婴儿托儿所

在托儿所向普及化方向发展的同时,1844年11月14日,巴黎第一区助理马尔波(FirmanMarbeau)创设了“婴儿托儿所”(Crèche),旨在保护2岁以下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当时处于产业革命发展时期,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正好需要婴儿托儿所。因此,马尔波的学前教育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凭借《关于婴儿托儿所》小册子,马尔波也获得了法国学会授予的“蒙琼奖”。婴儿托儿所在法国得到了顺利发展,数量也不断增加,甚至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了影响。

(三)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

1881年,《费里法案》确立了免费、义务、宗派中立的现代公立教育制度三原则。同年8月2日,政府发布政令将托儿所等幼教机构统一改为“母育学校”(MaternalSchool)。政令指出:母育学校是初等教育的设施,以实施“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体儿童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母育学校招收2~6岁儿童,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理解力发展程度编成2~4岁和5~6岁两个组。母育学校的保育内容包括:初步的道德教育,日常生活知识,唱歌、绘画、书法、初步阅读、语言练习、儿童故事、博物和地理的基础概念,手工作业训练,按年龄阶段进行的身体锻炼。母育学校设施完备,涵盖保育室、游艺室和游戏场;教学用具丰富,包括玩具、木块、地球仪、挂图和连环画等。《费里法案》将母育学校纳入公共教育系统,使其由看护的慈善性质机构,转变为看管和教育的国民教育事业。[11]《费里法案》的颁布,基本确定了法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制度,[12]对法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影响深远。1886年10月,政府《戈博莱法案》规定:凡拥有2000名居民以上的乡镇,都要建立一所母育学校,免费招收2~6岁儿童;母育学校实施初等教育第一阶段的任务,肩负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母育学校教师同小学教师一样,均由省师范学校培养。至此,政府明确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具有现代意义的学前教育体系正式建立。

二、现代法国学前教育

(一)20世纪上半叶的学前教育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