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外学前教育史总结 > 第三 中国古代社会学前教育(第3页)

第三 中国古代社会学前教育(第3页)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30个复姓的编排也是这样,如: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

《三字经》。相传为南宋王应麟所作,是中国蒙学读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在某种意义上,它成了中国古代蒙学读物的代称。全书1248字,三字一句,共416句。《三字经》虽然篇幅有限,却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可分为教学之要、幼学之序、读书次第、勤学典范、为学效果五部分,集中概述了经学、历史、数目、名物等知识,并特别指明了力学有成、显世扬名的人生路向。如它开篇就说到教或学的重要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接着介绍了儿童须知的伦理道德和所谓数与方名。如包括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七情、八音、九族和十义的具体内容。

另外还介绍了为学次第和学习内容,并特别介绍了群经和诸子,以介绍儒家经典为主。如《论语》的撰作经过,《孟子》的主要内容,《中庸》的名义,《大学》的修治之道,《周易》的变化,《尚书》的体裁,《三礼》的作者,《四诗》的由来,《春秋》的宗旨,《三传》的名目等。至于诸子,略微提到荀子、扬雄、文中子、老子及庄子五家。

《三字经》在劝学的内容中讲了历史上一连串的奋发向上、刻苦勤学并最终取得成就的人物故事。博学者如孔子尚且以项橐为师,尊贵者如赵普尚且苦读《论语》,贫穷者如路温舒把书抄写在蒲草上、公孙弘把书抄写在竹简上学习。孙敬把自己的头发吊在屋梁上、苏秦以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防止困倦,昼夜苦读。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劳累者如朱买臣挑着柴担读书,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学习。苏洵27岁了才发愤读书,梁灏82岁了才中状元,这是虽老而仍然坚持学习的事例;祖茔8岁能诵诗,李泌7岁已能咏诗,刘晏7岁就“举神童,作正字”,这都是幼而聪颖的事例。女子如蔡文姬、谢道韫等同样博学多能。

无论是就形式而言,还是就内容而论,《三字经》都不愧是中国古代最佳的蒙学读物。因而深获幼童喜爱,成为后世启蒙教材的首选书。元明清广布流行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即是以《三字经》作为端首。该书现已有多种外文本刊行。

《小学》,为南宋朱熹与其学生刘子澄合撰。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为本源,包括立教、明伦、敬身、稽古等内容;外篇为支脉,内容有嘉言和善行。全书多选录前人文献中的道德故事和修身格言,语句长短不齐,文词古奥难懂,且无韵,因而不利于儿童破蒙。但该书借朱熹名气而影响甚大,清代“凡童生入学、复试,论题务用《小学》,著在律令”。后人对该书或补缀,或解说,或图解,或编成韵语,构成以道德伦理为中坚的“小学类”童蒙教材。

《名物蒙求》,由南宋方逢辰作。该书专门介绍自然和社会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山川、园圃、城邑、人伦、职官、林木、花草、鸟兽、农事、时令、饮食、服饰、居室和各种器物,内容十分丰富。编排精巧,四字一句,共680句,计2720字。因押韵上口、通俗易懂、切合实用而得以广泛传播。今存“小四书”本中。

《小儿语》,这是一部篇幅短小的蒙学读物,但影响极大。作者为明代学者吕得胜,号近溪,河南宁陵人。《小儿语》用极浅显平白的语句编成,而且形式整齐,前后句自然连贯,通顺流畅,没有丝毫拼凑的痕迹,组织得非常工巧。全篇凡分四言、六言和杂言。

四言如: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六言如:

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

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

人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

乞儿口干力尽,终日不得一钱,

败子羹肉满桌,吃着只恨不甜。

……

自家认了不是,人再不好说你,

自家倒在地下,人再不好跌你。

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

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

这些语句,有的是作者编创的,有的则选自民间流行的口语,但都经过了作者的加工。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用当时的标准来看,《小儿语》都是非常优秀的启蒙读物。也正因为如此,它曾一再刊行,流传极广。以此为开端,还引导产生了一大批蒙学读物。可以说,《小儿语》开创了蒙学读物的一种新的类型。

三、中国古代的儿童游戏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