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PPT > 三技能的分类(第1页)

三技能的分类(第1页)

三、技能的分类

表达技能的词汇,也就是用来说服雇主给自己工作的词汇。无论是简历还是面试,其实要达到的目标都是试图向雇主证明:我有良好的能力,足以胜任这份工作。因此,面对“我为什么要雇你”这样的问题,你在简历和面试中的回答都应当以自己与工作相关的能力为主线。你所谈到的任何能证明你能力的事情,都将增加你得到工作的机会。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对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同时还要了解具体职业所要求的技能是什么。最后,你还需要在简历和面试中将自己与职业相关的技能以恰当的语言和事例充分地表达出来。

对个人技能的认识,建立在对技能分类的了解上。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SidneyFine&RichardBolles)将技能分为三种类型:①知识技能;②自我管理技能;③可迁移技能(或称通用技能)。通常人们比较容易想到自己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但实际上后两种技能更为重要。它们使我们有可能不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职业;它们对于我们在竞争中胜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并且使我们能够在工作中得以更长久地发展;而雇主们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也往往超过了对单纯知识技能的重视。

1。知识技能

知识技能是指那些需要通过教育或者培训才能获得的特别的知识或能力,也就是个人所学习的科目、所懂得的知识。比如,你是否掌握外语、中国古代历史、电脑编程或化学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知识技能一般用名词来表示。知识技能不可迁移,也就是说,它们是一些特殊的语汇、程序和学科内容,必须经过有意识的、专门的培训才能掌握。它们常常与我们的专业学习或工作内容直接相关。正因为如此,许多大学生由于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在找工作时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认为找工作必须“专业对口”,但是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想将之作为从事一生的职业;另一方面,如果“专业不对口”,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则担心自己与专业出身的应聘者相比缺乏竞争力,甚至觉得很难跨越专业的鸿沟。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通过考研来改换专业。

事实上,知识技能并非只有通过正式的专业教育才能获得。除了学校课程,课外培训、专业会议、讲座、资格认证考试等方式都可以帮助个人获得知识技能。此外,很多公司也为新员工提供相关的上岗培训。例如,某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新员工的培训中,第一年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非专业学生补充财会基础。由此可见,即使是一些专业要求较高的职业,如会计师等,其专业技能也可以在就职后的培训中获得。实际上,越是大的公司,越是看重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自我管理技能”与“可迁移技能”),而不那么在意个人是否具备专业知识。不少外企在校园招聘时都已不再区分学生的专业背景。

因此,如果想从事专业之外的工作而又不愿或不能重新选修一个专业的话,仍然有许多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在招聘中,专业知识技能绝对不是用人机构所唯一重视的。当前现存的状况是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被夸大,以至于很多学生在校内选修很多的课程,在校外参加各种培训班并考取一大堆认证。他们在简历上以大篇幅列举学习成绩、获得的证书、拿到一等奖学金等所有这一切,无非都只证明了个人的知识技能。殊不知一大堆互不相干的知识技能堆砌在简历上,只能给人以庞杂的感觉,不能让招聘人员明白它们与所要应聘的职位之间有多大关系。实际上,所有得到面试机会的人,应该说其简历上表述的知识技能都已基本达到了应聘职位的要求(当然,这一点还需要在面试中加以审核);而进入最后一轮面试的人,实际上都是能够胜任该职位专业技能要求的人。而最终使人获得工作机会,并在工作中能够长久发展的,还是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

现实中,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就与此有关系。因为大学生在校时往往更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的培养。事实上,作为接受过国家正规高等教育的合格大学生,就专业知识而言,都应该能够达到工作的要求。但为什么企事业单位普遍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满意呢?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名为《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的报告中,麦肯锡咨询公司指出:“中国今年将有310万名大学毕业生,是美国的两倍多,但在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中极少有人具备从事服务业的技能。中国工程类职位的求职者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教育体系偏重理论,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实践经验和英语口语水平的欠缺,使求职者中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们通常不乏知识技能,但常常缺少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等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技能的组合更为重要。通常我们所说的“复合型人才”,正是指具有不同知识技能的人。技能的组合使得我们在人才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也更有可能将工作完成好。例如,如今懂英语的人很多,但既精通英语又精通建筑专业知识的人就不那么多了。而在大型合资建筑工程中,非常需要能与外国专家进行良好沟通的专业人才。又如,一个辅修平面设计专业的心理系学生,更有可能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运用自己的消费心理学知识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令客户更加满意。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论你现在学习的专业是否是你所喜爱的,或是你将来要从事的,你从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在某个时候就有可能派上用场。甚至一些并非你所学专业的、看上去似乎并不那么起眼的知识,都有可能使你在面试的时候显得与众不同、比他人略胜一筹。比如,小时候学的绘画可能会使你更具创意和美感,而这样的创意也许正是招聘者所需要的。

练习6-2知识技能的组合

想一想,在上一个练习你所列出的知识技能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吗?它们的组合能够使你更好地完成什么样的工作?

●我的知识技能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你的同学相比,除了你们共同的专业以外,你还掌握什么其他的知识是他们所没有的吗?你有特别擅长的吗?无论这些知识是大是小,都请不要忽略它们,因为也许就是这小小的一点独特之处,有助于你在竞争中胜出。思考一下:这些知识是否有可能应用在你将来的专业工作中。

●我独特的知识技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我管理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经常被看作个性品质而非技能,因为它们被用来描述或说明人具有的某些特征。它涉及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管理自己:是勇于创新还是循规蹈矩,是认真还是敷衍了事,能否在压力下保持镇定,是否对工作有热情,是否自信,等等。

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它也被称为“适应性技能”。一个人是如何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什么样的态度从事工作的,这甚至比工作内容本身更为重要。正是这样一些品质和态度,将个人与许多其他具有相同知识技能的候选人区别开来,最终得到一份工作并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在工作中取得成就,获得加薪和晋升的机会。因此,有人称它们为“成功所需要的品质、个人最有价值的资产”。

事实上,人们被解雇或离职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缺乏自我管理技能,而不是因为缺乏专业能力(比如,由于个性的原因易与他人发生摩擦等)。在用人单位对刚毕业大学生的意见中,经常听到的就是“缺少敬业精神、没有服务意识、眼高手低、不认真不踏实、没有主动进取精神”等,而这些都是与自我管理技能相关的。很多大学生因为从小受到父母、老师的呵护,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在处理工作问题和人际关系上往往显得不成熟、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没有认识到:企业要求员工是成熟、能负责、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年人。可以说,在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之前,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是至关重要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