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知己——忠诚不二的内心动力
原文
知音难觅
唐朝诗人崔珏曾作诗曰:“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是啊,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河水轻轻地流淌着,清风慢慢地在面颊前吹过。风儿,流水,你可知道我的心在撕碎着?我不停地问自己,我认识那么多人,但懂我的,明白我的心的人在哪里?古人有句古话:结交须胜己,似己不如无。因此,交友也要慎交,善交。
今朝有酒今朝醉,却无一人与我饮。喝酒本是人生一大快事,但却找不到红颜知己与我把酒共欢。徘徊在草地上,彳亍在林荫小道中,我感到无比惆怅,无比失落,因为我的知己在哪里我都不知道。对天大吼天不语,望地低吟地不说。仰望天空,白云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人世间的悲与欢。闭目聆听,垂柳好像在告诉我天与地的和谐统一。花儿凋谢,黄叶飘落,我似乎正在随着大自然的韵律而陶醉着,从中悟出人生的真善美。
踏着时光的脚步,来到这茫茫人间。岁月的尘埃慢慢在眼眸里滑落。手拿一盏明灯,为知己照亮前方;摘一朵荷花,给红颜一份纯净。纵使时光流转,我寻找知己的心依然不改变。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大地上,我纯洁的内心仿佛得到了净化。知己你在哪?我的出现正在为你准备着,拂一首琴曲,我的乐声正在为你弹奏着。假如我是千里马,我的伯乐又在哪?此时我的心正在澎湃而着急地等待着,等待着。
窗外的雨一直下着,而我的心灵却在孤单中独舞,轻轻踮起脚尖儿释放心底无以表诉的哀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人为知己者死,吾为知己者生。飘落窗台的雨啊,你若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的天空,那就请你轻叩窗棂,坠落在我的掌心,让我知己的温暖抚慰今夜寂寞的思念,了却我内心的伤痛吧!
小轩窗,单凭栏,黯然叹,独落泪。我为你憔悴,为你缱绻,而你是否在为我黯然神伤,在秋风中独自泪流?我在河流的对岸边等你,知己。
时光的复刻中只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叫做日子的东西,而我身处其中,一路跌跌撞撞、风尘仆仆,已经习惯了自己觅食,飞得高且远,虽然总会觉得伤心劳累,但我有着自由的灵魂。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我爱的人一个比一个幸福。闺密,兄弟,朋友,知己。答应我,都要好好的。
与其因为别人看扁你而生气,倒不如努力争口气。争气永远比生气漂亮和聪明。好多事就像雨天打着的伞,你冲进房间就狼狈仓促地把它收起来扔在了一角,那褶皱里仍夹着这夜的雨水。过了很久再撑开,一股发潮的气息扑鼻而来,即使是个晴天,也会令你想起那场遥远的雨。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拼命提升自己。穷而弱往往容易玻璃心,一碰就浑身炸毛生怕自己被忽视。只有经济和精神都独立,才会让你更有底气,也更自信从容。这个世界上,谁都没有错,只是我们有不同的际遇,被迫走上不同的道路。没必要着急,若是注定发生的事,它一定会发生,在合适的时机,和对的人一起,因一个最恰当的理由。
人生最大的烦恼,不是选择,而是不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不知道到了生命的终点,自己想有些什么人在身边。打开心灵的窗子,静看时光旖旎着一曲花开花落。红尘驿站,总会有人来人往,曾经的美好,未曾辜负,落花散尽,风轻云淡。
人之累由心而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用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那生活就会快乐,时光的纸笺上刻下的不都是沧桑,还有岁月沉淀的那份静美。
斟一盏记忆的茶,让往事在杯中**涤,归去的路口,时光已从指间的缝隙蜕化成惆怅,低眉处,不过是自己素描的那一片影。
一地落红,淡漠了冷暖;一树梅开,缱绻了浮华。你是不是有时也觉得,内心的那个自己,隐藏得好累,藏到快让自己找不到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
一个淡淡的我,简约、浅笑,静谧处念想昔日的想念,欢闹时融入当时的氛围。闲来读读书,看别人的行云流水般雀跃文字;寂寞写写字,画自己从未割舍的惆怅心事。
昨日风景昨日香,一曲寒水江雪凉;天籁之声天籁逝,独倚临窗然小样……
含英咀华
有了知音,你的才情才会有人来赏识;有了知音,你的思想才能引起共鸣;有了知音,你的高贵才会令人钦慕。因为有了知音,才有了你继续创造的灵感;因为有了知音,才有了你思想上的更高境界;因为有了知音,才有了你另一种高贵。真正的朋友,懂得沉默,懂得等待,他知道你想跟他说的话自然会跟他说,他会对你的好适可而止,他知道你好的比坏的多,但永远不会告诉你你有多好,就像他永远不会告诉你他有多爱你一样。时间把人划分成一个又一个圈,只有永远和你站在同一个圈子里的人,才能成为你可以守护一生的朋友。知音是每个人内心寻找的回声,所以我们要用言语交流,用眼神传达,用内心感悟。朋友交往的越久越应该尊重和爱戴。彼此的问候和照顾,都是情感涓涓如水的表达。天高地迥,才知道宇宙无穷无大;悲欣交集,才感悟情感的魅力和深度。
泛舟经典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两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并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经典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