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园教师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 问题四 怎样走进熊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个别儿童教育方法(第1页)

问题四 怎样走进熊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个别儿童教育方法(第1页)

问题四怎样走进“熊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个别儿童教育方法

近两年来,“熊孩子”一词被频繁使用。该词来自北方方言,指调皮、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也有人把他们称为“捣蛋鬼”。按照幼儿行为无厘头的表现,可以将“熊孩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霸道型的“熊孩子”,他们的言行特征是看到什么都想要,特别喜欢抢夺或破坏别人的东西;老大型的“熊孩子”,他们的言行特征是唯我独尊、有控制欲、喜欢拉帮结派、欺负其他小朋友等;探险型的“熊孩子”,他们的言行特征是贪玩、不受大人管制、安全意识薄弱;吵闹型的“熊孩子”,他们的言行特征是公共场合喜欢哭闹喧哗、好引人注意、喜欢缠着别人陪玩等。“熊孩子”们通常特别好动、爱东窜西跑、打打闹闹,到处磕磕碰碰,天天有人告状。对待这样的孩子,教师通常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投入了很多的教育时间,但效果不佳。幼儿教师如何面对这些孩子、怎样教育好这些孩子,已成为一个难题。

★案例★

幼儿园每天上午都有外教课,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纪律还算好。可是没过几分钟,班里的“小顽皮”开始坐不住了。我严肃地要求他保持安静,但是他根本就不把我的话当回事。看到后面有玩具,马上就转过身玩起来。他这一玩不要紧,旁边的孩子也开始不认真了,我想着有一位老师曾经用过鼓励的语气教导过一个孩子,还挺有用的。于是我决定也用这样的方法去教导他。我走到他旁边,对他说:“老师想请你帮个忙好吗?”他立马答应了。我说:“我想请你帮老师把这些玩具整理好,可以吗?”他很快就把玩具收拾好了,我对他说了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接着又说道:“老师还想请你帮个忙,现在外教老师在上课,如果你在这里玩玩具就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我想请你回到座位上去上课,下课以后再来玩好吗?”想不到,这一招还真管用,听了这些话以后,他居然渐渐安分下来,开始认真地跟着外教读单词,开心地做游戏了。

分析

案例中的孩子爱动、坐不住,要求他安静地坐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既然他闲不住,不如叫他做一些事情,比如,整理书本、擦柜子。把事情做好以后,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表扬,得到表扬后,他心里很高兴,同时也就懂得了做哪些事情可以得到表扬,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当他不听话的时候,一定不能大声训斥,而应该用温和的语气跟他说话;要以同伴的身份说一些鼓励的话,让他觉得你把他当成朋友。这样,首先让他在心理上接受你,然后就可以对他提出一些要求。

策略

1。尊重、善待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沉默,有的善辩,有的善良,有的霸道,有的笨拙,有的聪明,这是人的个性。孩子的本质特征是一样的,孩子的顽皮、好动只是他的独特性的展现。由于孩子受到环境、家庭、遗传的影响,他们的个性较难改变,幼儿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不以异样的目光看待他们的行为,不以另类的方式处理他们。宽容理解孩子们的过激行为,善意地对待孩子的差异,让顽皮的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从而坦诚面对老师,师生间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交往氛围。

2。欣赏、发现孩子

顽皮的孩子生性好动、好斗,好奇心强,他们好表现自己,常在老师面前活动。比如,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刚拿出图片,他就会第一个冲到前面看个究竟;老师还在交代操作要求,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操作盒;游戏时他更是霸王,他统领周围男生,吩咐他们做这做那,整个区域只听到他大声吼叫的声音;下课后,他就更神气了,跑前窜后,与这个过招,与那个比武,谁有了新玩具,过一会儿准会到他手里。这样的孩子精力旺盛,如果幼儿老师整天跟着他处理这件事那件事,那真是筋疲力尽。所以老师要以静观变,耐心观察他们的行为,顽皮孩子的聪明劲儿让人刮目相看,他们的大胆、创新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时自然就表现出来。的确,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你会走出极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顽皮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让你欣赏不够,赞叹不够,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顽皮的孩子,度量这些孩子,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正视他们的优缺点,发扬他们的长处,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发展。

3。激励、指导孩子

顽皮的孩子好动不好静,争强好胜,有不服输的精神。老师应该重视这一点,合理利用他们的好胜心理,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树立信心,争强好胜,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熊孩子”们不是另类,他们是集体中的成员,我们要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在对这类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有耐心,仔细认真地观察他们,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对他们进行教育,努力发现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潜能,以此来激励他们,鼓舞他们,让他们增强自己必胜的信心,尽力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改变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各个方面都取得进步,做个虽然顽皮但是很讨人喜欢的、聪明能干的孩子。

附:

探讨教师对幼儿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科学程序[1]

在丰富的幼儿一日生活、游戏活动之中,虽说平安、健康、快乐是主旋律,但也难免常伴有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头痛、发烧、抽搐、呕吐、肚子痛、撞伤、咬伤、异物入鼻……主班教师如何科学地处理这些突发性事件,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看似平常的突发性事件,如果仅仅依赖于侥幸平安是很不科学的,假若不能科学及时地予以处理,则完全可能会招致意想不到的更大的安全隐患,例如,万一贻误病情,则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生命伤害事故,等等,所以,必须善于积极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幼儿教育工作,尽力对教师、对孩子、对家长预警教育在先,防范在先,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让创平安质量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

一、一般性幼儿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科学程序

案例一:一天中午,正值午餐时间,小顺突然说:“老师,我肚子疼。”班主任立即吩咐保育老师带孩子到校医那里去看一下。于是,保育老师向主班的配班老师告知了一下后,就带着孩子到医务室,请校医给孩子看病。校医看后的建议是:孩子脸色无异常,先观察一下再说,等中饭吃完后,再来班里看一下孩子。保育老师就带着小顺回到教室,再向班主任和主班的配班老师汇报了校医的处理建议。

反思:作为班主任,发现孩子肚子疼能立即重视,并及时主动指导同班教师做好该事件的处理工作,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为班主任本身的工作性质之一,就是必须与同班教师齐心协力,分工不分家地竭诚做好幼儿的安全呵护工作。但在离园环节,教师还应及时向家长汇报告知,以便提醒家长引起重视,这方面案例中的教师做得还有欠缺。

案例二:一天上午,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游戏,小舒突然出鼻血了,班主任立即叫保育老师带去处理一下。于是,保育老师一边让小舒微微仰起头,一边牵着他的手回教室。一到教室,老师拿了一张椅子,请他靠墙边坐下,仰起头举起手(左鼻孔出血举右手,右鼻孔出血举左手),再拿一点洁净的卫生纸,轻轻地塞进出鼻血的鼻孔。离园前,老师把孩子出鼻血的事告知了小舒的妈妈,他妈妈说他确实会经常出鼻血,医生看过也没什么好办法。

反思:针对小舒突然出鼻血,且出血量少的情况,主班的班主任能立即重视,及时让保育老师带去处理,且在离园时,又能及时告知家长,其处理程序基本正确,但最好在保育老师简单处理完毕后,再将孩子带到校医处看一下,并可与家长探讨一下有关出鼻血如何及时处理的话题。

其实,类似这样一般性的幼儿突发性事件非常常见,如肚子不舒服;手上、脸上有轻微的抓伤、咬痕,等等。一般由主班老师查询一下,或做简单必要的处理之后,再及时带孩子到校医那儿去处理,必要时还应及时向班主任、家长联系汇报,而且最好在离园家长接孩子环节,及时告知家长事件实情,适当提醒家长应注意孩子的有关安全事项。

二、紧急幼儿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科学程序

案例一:一天晨间,刚从走廊做完早操回到教室,保育老师发现瑗瑗在挖鼻孔,走过去一询问,才得知她的鼻子里塞进了异物,保育老师立即报告给主班教师,主班教师立即做了简单的检查,并决定必须立即送医院,随即让保育员照顾好其他小朋友,电话通知班主任赶来,并及时与其在医院上班的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孩子妈妈所发生的紧急情况。主班教师抱着孩子来到她妈妈所在医院,一起送到五官科,医生检查后,也直感叹道:若此异物再进入鼻腔深处,可能就要动手术。待取出异物后,老师看到是一颗塑料圆珠子,此时园领导也打电话来关心,教师把主要情况做了简单汇报。在回园路上,老师向孩子仔细询问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一回园,就立即对全班孩子进行了安全事件的教育。

事后,主班教师向领导解释了整个突发事件发生、处理的情况。坦承确实因为当时情况紧急,而且考虑到她妈妈在医院工作,所以抱孩子离开幼儿园外出时没有及时向领导汇报。

反思:以科学处理幼儿突发事件的观点来分析此案例,的确,教师按理应分别向家长、领导同时做简单的应急汇报,以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法定程序,而几位老师的应急具体分工,还可以做进一步的科学探讨。

案例二:一天中午午睡,保育老师无意从文文被子的抖动发现了异常:文文嘴唇发紫,全身抽搐。保育老师立即抱起他冲下楼,同时紧急告知主班教师,快速抱着孩子冲进幼儿园隔壁的妇保院,送入急诊会诊,而此时,班主任已立即打电话告知其家长、领导,他们也分别先后赶到医院帮着处理。

反思:由于此事发现及时,教师高度重视,反应快速,送救及时,且能及时、准确地告知家长、领导,使应急处理尽力到位,让孩子的家长感激不已,孩子安然无恙,平安、健康是家长、老师最美好的祈愿。

案例三:中午午睡时,老师看见涵涵突然爬起来,想哭的样子,以为他想小便,他却哭着说要吐,刚说完,就呕吐起来,老师立即抱起他,冲进卫生间,等他吐完,再让其用温水漱口,并喝一点开水。处理好呕吐后,老师问他身体哪里不舒服,他诉说肚子痛。于是,保育老师立即向主班的班主任报告,而后协商应急处理,联系家长,带文文到医院看病,但联系不上文文父母,只联系上了孩子的叔叔,因孩子的叔叔在乡下,一时赶不回来,其叔叔委托老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老师当即打电话给校医、领导,当校医赶到察看时,孩子的病情已趋于稳定,校医建议先观察一下,而后,园领导也赶到予以关心、指导。

反思:事后,班里的几位老师也探讨了此次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过程,由于高度重视,科学、灵活、及时地予以了处理,故家长赶到后,了解了老师的处理过程,也笑眯眯地表示满意。

案例四:一天下午户外游戏,老师正全神贯注地看护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大型玩具。突然保育老师看见了惊恐的一幕:小亮一手抓住滑梯外的高护栏杆,另一只手也快速抓住另一根护栏杆,惊险地悬挂在空中,保育老师立即冲上去一把抱住她,再把她轻轻放下。而后,老师既高兴地表扬了她能勇敢自救,又严肃地教育她玩滑梯一定要注意安全,并拍拍她的肩,让她休息一下。

反思:事后,老师立即向家长、园领导、主班老师和班主任做了汇报,尤其指出该大型玩具高度太高,还不适宜小班年龄幼儿活动,并提醒主班的配班教师,在组织幼儿玩滑梯前,应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警示教育。

虽说此类紧急幼儿突发事件不太常见,但如果教师不重视对幼儿进行预警教育,又没有一定的快速应变经验、能力,不懂得及时采取科学的处理程序,极易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一旦面对紧急突发性事件,教师必须高度警醒,快速应变,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力争排除安全隐患,努力确保平安!

正如园内温馨的墙饰语所祈愿:“生命诚可贵,安全第一位”“人人讲安全,家家保平安”“安全是朵幸福花,合家浇灌美如画”“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沃土”“把握安全,拥有明天”。一旦发生幼儿突发性事件,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快速及时、科学灵活地予以处理,努力确保孩子平安、健康、快乐成长!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