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活动区域创设与区域活动开展
一、活动区域创设
(一)活动区域的内涵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开辟出不同的区域以供幼儿活动。这种区域一般设在幼儿园室内的墙边或角落,以一两张桌子承载活动材料,供幼儿自选,故称为活动区域,也称为兴趣角。按照活动内容的不同,活动区域可以分为生活区、美工区、建构区、角色区、科学区、阅读区、表演区、沙水区、益智区、数学区、电脑区、自然区等。
(二)活动区域设置
幼儿园应根据本园的空间场地条件、办园特色、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健康成长与富有个性发展、幼儿兴趣与领域内容要求,来确定本园的活动区域的种类和数量。
(三)活动区域布局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可供幼儿活动的空间场地,根据不同类型的区域设置,布置大小合适的活动区域。幼儿园所有的活动区域都要合理布局,做到“区域”与“园”和谐,使“区域”为“园”增活力、添光彩。
(四)活动区域材料的投放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就越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动机,区域活动效果就会更有效。
1。区域活动材料的来源
一是市场上选购;二是教师制作;三是幼儿和家长制作;四是废旧资源利用。
2。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自然和废旧资源的开发利用。
例如,落叶、树枝、稻草、果实、种子、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自然”材料,可以运用于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中;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
又如,用过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各式各样的纸盒,设计制作成婴儿床、各种“娃娃家”的家具;废酒盒制作成布娃娃等。
(2)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例如,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和改造,对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变成人物或动物或植物、用的或吃的或玩的或看的、车子或房子、一棵树或一个造型等,这些都会给幼儿一种美的感受。
(3)要注意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例如,结合“过新年”的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体验过年的忙碌、热闹,参与新年的准备活动”这一活动目标,在社会性活动区域“娃娃超市”里,为幼儿提供大量红色包装纸、纸卡和各种礼盒等,让幼儿通过购买、在美工区里的加工、分类、采购和互赠等活动,达到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目的。又如,给幼儿几架飞机模型,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一找有几扇窗、几个轮子。根据飞机模型中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飞机。
(4)要注意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5)要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五)幼儿园常设活动区的环境创设与指导
1。生活区
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幼儿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2。美工区
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活动的内容。
在美工区内可以进行平面造型,如绘画(彩笔画、水彩、水墨画、手指画、刷画、拓印画等),自然材料(沙、树叶、蛋壳等)的剪贴、撕贴等;立体造型,例如捏泥、和面团、纸、黏土等;自然材料造型,例如豆画、石画等;废旧材料制作,例如纸盒、易拉罐、纸杯等;结合节日活动制作装饰物,如彩环、灯笼等。
(2)材料的提供。
各种纸、彩笔、颜料、剪刀、糨糊、橡皮泥等是美工区必备的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材料。美工区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美工的材料也是广泛而繁多的,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收集、准备、提供,务求充实、充分。
3。角色区
(1)角色区的作用。
①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了解各角色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社会性。
②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例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