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与制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是指为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由幼儿园教师根据《纲要》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和幼儿的特点,设计安排的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规划。
一、制订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依据
第一,根据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计划要体现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计划要体现适宜性和挑战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根据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计划要体现整合性和平衡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计划制订要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环境、自身发展需要的条件,为每一个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二、制订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
(一)体现《纲要》精神
第一,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二,体现幼儿为本的理念。
第三,体现面向未来的理念。
(二)符合幼儿特点
第一,3~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第二,4~5岁是学前中期,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第三,5~6岁是学前晚期,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幼儿之间不仅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还存在智力发展的差异、动作水平的差异、语言发展的差异等,因此,幼儿教师在制订计划时必须以幼儿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为出发点,以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制订出符合幼儿实际水平的教育计划。
(三)保持系统性和统一性
在安排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时,应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各年龄班之间、各学期之间,甚至月、周、日都要保持衔接,以保证教育过程的连贯性。同时,在对幼儿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即在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以及室内外的游戏活动、与家长的配合工作等方面,要注重发挥教育工作的整体作用。另外,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同一班级的工作人员,要统一认识、步调一致,以保证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四)具有可行性
制订教育计划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环境、季节特点、本园实际,特别是师资条件、设备情况等,使计划具有可行性,如某一课程模式的实施、教具的使用等,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时,作为指导教育工作的依据,计划必须具体,突出重点,并有实施的具体措施、要求、步骤和方法等,便于执行和检查。
(五)坚持创新性
制订教育计划必须适应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变化、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模式的创新等,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因此,在制订幼儿园教育计划时,教师除了要不断总结、整理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外,还应不断学习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制订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
(一)全面了解,分析情况
第一,了解本园的基本情况,如办园思想、管理方法、现行的课程模式、工作重点、设施状况、玩具资料等。
第二,了解本班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正确评估本班幼儿的智力、体质的发育程度及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分析前一阶段执行计划、完成任务的情况,取得的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了解现有器材、玩具、书刊、经费等物质条件;明确本学期的季节特点及本地区的社会人文特点等。
(二)明确任务
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纲要》中规定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明确计划期内的具体任务,经过层层分解,最后具体落实到诸项计划之中。
教育任务不但要具体,而且要全面。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教育教学活动、节日庆祝活动及家长工作等,都应在计划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三)选定内容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实现的。因此,明确了任务以后,必须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有比较地选择那些符合幼儿实际的、科学的、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教育内容;或对指定的内容进行挖掘、综合、创新,以增添活动的情趣,对幼儿产生吸引力,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四)安排时间
根据确定的教育内容,结合幼儿园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地区和社会的客观环境、季节特点以及前期的实践经验,本着全面照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将教育内容分解,并计算出教学时数,在时间上给予科学合理的安排。特别是对于专项教育活动,在时间上应统筹安排,如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参观旅游活动、运动会等。
(五)编写计划
编写计划是教师制订教育计划的最后形成阶段。计划的编写应有一定的规范,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用表格、网络图式显示;可以简述,也可以详述。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编写形式,都要注意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条理纲目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切实可行、便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