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心理发展概念 > 二儿童心理发展及相关概念(第1页)

二儿童心理发展及相关概念(第1页)

二、儿童心理发展及相关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进入成熟之前的整个儿童期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揭示了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心理的普遍性和个别性的变化。

人们在认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发现和收集儿童各种心理活动变化的重要事实,描述这些变化,在其中发现典型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指标,从而建立起有关的儿童心理发展常模,即儿童心理变化的普遍模式或共同的发展规律等,然后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进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结果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原因。

(二)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从毕生发展的观点看,个体的生命发生于妊娠期,即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开始。儿童出生以后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是以出生前胚胎和胎儿发育情况为基础的,因而现代发展心理学把产前期作为研究个体发展的起点。为此,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如下。

阶段一:胎儿期

胎儿期指从母亲受孕到个体出生前的一段胚胎和胎儿发育时期,这个时期约九个月。个体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的有机体发育成五官俱全、脱离母体后能适应人类外部世界的新生儿,他继承了人类种系发展的成果,具备了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合格成员的潜能。

胎儿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胎儿的感觉器官已经有了丰富发展,对母体外的声音刺激有初步的记忆和反应,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体图像”,同时还出现了有梦睡眠。

阶段二: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个体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出生后第28天。这一时期新生儿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控制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胎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生儿的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在过去,新生儿一般被描述成脆弱、无助的小生物,还没有为子宫以外的生活做好准备。如今,人们对新生儿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生儿的心理特征突出表现为:新生儿具有一整套有用的先天反射系统,并能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初步的条件反射;新生儿开始具有初步的感觉分辨能力,他们的视觉和听觉足以观察到发生在周围的事情,并且还能对这些感觉信息做出适应性的反应;他们不仅能够学习,甚至能够记住一些特别生动的经历;此外,新生儿气质的个别差异性表现也比较突出,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一些新生儿很容易就烦躁不安,难以抚慰,而另外一些则很少发脾气。

阶段三:乳儿期

乳儿期是指婴儿1个月至1周岁的成长期,乳儿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时期。在这个时期,乳儿不仅身体迅速长大,体重迅速增加,而且脑和神经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借助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成长,乳儿感受外界环境刺激和做出反应的能力增强,因此心理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乳儿从只会通过吮吸吃奶获取生存的能量,到逐步学会了人类独特的饮食方式;从躺卧状态、不能自由行动发展到能够随意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摆弄物体和用两脚站立,并学习独立行走;从完全不懂语言、不会说话过渡到能运用语言进行最简单的交际,等等。这一切都标志着乳儿已从一个自然的、生物的个体向社会的实体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在遗传的生物性的基础上形成着社会化的人性——社会性,逐渐适应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乳儿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乳儿感觉辨别能力增强,知觉、记忆等认识过程开始发展,如2个月的乳儿视觉开始能够扫描整个刺激物,能从物体的运动中知觉到该物体,5个月时就能知觉到静止的物体,6个月就能从有限的信息中知觉到形状,空间关系知觉的各个方面变得更加精确。乳儿心理发展出现了社会性的依恋感和言语的发生,开始进入最初的社会化过程。如3~6个月的婴儿只对他们熟悉的人开怀大笑,日常养护者对他们的安慰也更有效(Wastoal。,1979)。

阶段四:幼儿前期

幼儿前期是指1~3岁的成长期。儿童在幼儿前期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学会了随意地独立行走和准确地用手玩弄或操纵物体,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最简单的游戏、学习和自我服务等活动;二是迅速发展了语言,能够自由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往,并能通过语言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最初步的调节。这就使得处于幼儿前期的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在心理上产生了新的质变。

幼儿前期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直觉动作思维开始发展,回忆能力日趋成熟,言语能力迅速发展,情绪表现丰富,情感的社会性增强。例如,2岁左右的幼儿会积极作用于客体,并试图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再现有趣的结果。当他们会把橡胶鸭子捏得嘎嘎叫后,还会试着用扔、踩、压等不同方法摆弄橡胶鸭子,以探索他们的这些行为对这个鸭子产生的结果。有时为了强化对事物属性或事件过程的感知和记忆,他们还会借助重复行为来加强对事物属性的了解。此外,幼儿前期的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探索自身力量的独立活动增多,同时也能遵从成人的赞许表现出初步的自控行为。

前四个阶段,即胎儿期、新生儿期、乳儿期和幼儿前期统称为婴儿期。

阶段五:幼儿期

幼儿期是指3~6岁的成长期。这一时期个体的心理过程趋于完善,个性逐渐形成。此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幼儿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随意性比幼儿前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总体上具体性和不随意性在幼儿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幼儿各种心理特征逐渐趋于稳定与一致,个性初步形成。

阶段六:童年期

童年期是指6~11、12岁的成长期。儿童进入学校后,开始系统地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儿童社会性地位的变化、承受环境压力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促使儿童的心理产生质的飞跃,逐步建立起道德行为规范、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儿童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思维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情感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得到发展,在言语发展、个性化和社会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阶段七:少年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