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第1页)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第1页)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

(一)消除或避免引起攻击性行为的环境因素

为幼儿布置和安排的活动场所和玩具能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通过改变幼儿的活动场所及组织方式,可以影响其攻击性水平。同伴压力、空间拥挤、对不充足资源的竞争会增加幼儿的攻击性,如活动场地狭小、密度过大等都会使幼儿在社会**往和游戏中的攻击性行为增多。成人应提供足够大的游戏空间来减少可以诱发攻击性事件的身体碰撞,或者提供足够多的玩具来避免争抢玩具而引起的冲突,尽量为幼儿创造一个不存在潜在冲突的环境。此外玩具的性质也是易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如玩具枪、刀等玩具所引发的游戏主题多是攻击性的,成人应避免让幼儿过多接触。

(二)提高幼儿认知水平

1。帮助幼儿识别无意的攻击性行为

被无意攻击的受害者常常把它看作是有意的攻击性行为来做出反应。为幼儿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来使之改变对行为目的的认识,可以减少报复行为的发生。成人通过表达自己对受害者情感反应的理解并向他澄清事件的意外性可以帮助幼儿消除紧张状况。例如,“你被球打到的时候吓了一跳吧,我知道你很疼,但是他不是有意要伤害你,他只是想控制住球”。这样的说法并不是为攻击性行为找借口而是试图解释它的非有意性。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可以避免某一攻击性行为引起另一攻击性行为的恶性循环。

2。指导幼儿的交往技能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一个主要根源是当幼儿面对冲突情境时不能想出其他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幼儿仅掌握有限的几种方法使别人了解他们的想法,而他们常常认为最快、最容易的方式就是通过某种攻击性行为。而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同伴间的社交地位较低,不易为同伴所接纳,其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参与同伴的游戏时,常常会因为采用的策略不恰当而遭受同伴的拒绝,同伴的拒绝更会引发攻击性幼儿通过攻击来达到他的目的,所以成人要教给幼儿一些社交方法并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通过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来减少攻击性行为。如当玩具数量不多时,可以引导幼儿采取轮流玩的方式,当幼儿有好玩的玩具时,让幼儿与别人一道分享,当幼儿想参加同伴的游戏时,幼儿要学会采用礼貌的请求用语“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攻击性幼儿社交技能提高后,能融入同伴群体之中,同伴广泛的接纳能减少幼儿的攻击性。

3。让幼儿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后果,明确攻击性行为是不允许的

当身体或语言攻击发生时,成人必须在幼儿体验到这种通过消极否定的途径获得的满足感之前进行干预。而且对于成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用来帮助幼儿认清并采取合适的行为来达到他们的目标。成人可以让幼儿认识到无法通过攻击性行为获得奖赏,从而在幼儿中确立起攻击性行为是不允许的观念,这样即使在成人没有立即出现的情况下,暴力事件也会减少。

(三)教会幼儿如何应对侵犯性情感

1。允许幼儿合理宣泄

人们曾认为攻击就是“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通过让攻击性幼儿把能量疏导到其他行为上或经历替代攻击来防止攻击行为和仇恨倾向。如果鼓励幼儿将他们的愤怒等敌意性情绪在适当的对象身上宣泄出来,他们的攻击性能量就会得以排解,从而消除他们的攻击性倾向。但这种方法,有可能会使幼儿更具有攻击性,因为这种宣泄可能会暂时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但并没有消除引发攻击的条件和动机,而是使一种攻击代替另一种攻击。我们在此提出的“宣泄”是指以一种非攻击性行为,较为安全的某种方式排出,即以缓和的方式释放恐惧、紧张或其他消极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应允许幼儿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心理宣泄,来取代攻击行为。如幼儿玩橡皮泥时用劲地挤、压、扭、捏等动作和最后一下将橡皮泥使劲地摔在桌子上的动作,都具有宣泄的功能;还有“扔沙包游戏”“扔纸球游戏”里的“扔”以及用力地捶打羊角球等,这些行为都有利于幼儿把平常不良情绪通过这种“破坏性”游戏释放出来,从而维持心理平衡。而且成人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的幼儿组织不同的游戏来满足他们。比如,对于喜欢奔跑的幼儿可以组织他们踢足球、练武术、赛跑等;对于喜欢叫嚷的幼儿可让他们朗读、表演等。

2。指导幼儿应对攻击的策略

许多幼儿遭受挫折是因为当他们被别人嘲笑、伤害、辱骂时不知道如何应对。他们或者向攻击者屈服或者进行反击,这都会导致进一步的攻击性行为。如果成人认真对待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抱怨,直接干预进来,指导幼儿适当地处理这类问题,就会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此外,成人如果能够了解到一些总是遭到攻击的幼儿的想法,也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经常受到攻击的受害者由于感到孤独或害怕继续挨欺负,就常常容忍针对他们的攻击性行为,而使攻击者的行为得到强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可以摆脱其弱势的地位。

(四)树立正面的榜样,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

因为幼儿有时表现攻击性是为了吸引注意,所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一个策略就是不予理睬,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关注,只有当幼儿采取合作性行为时才给予注意。当幼儿发生争执时,成人应给予受害者注意而不去理会攻击者。成人可以对被攻击的幼儿进行安抚,安排他做一些有趣的事,或者告诉他如何以非攻击性的方式应对来自他人的攻击。在这样的过程中,实施攻击的幼儿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既没有得到成人的注意,也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会发现实施攻击或许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另外,如果有其他幼儿在场观察到这一幕,成人可以借此机会向他们展示攻击性行为是不可取的、不受认可的,也是无效的。

当受到攻击的幼儿没有采取攻击形式予以报复,而采取较为合理的非攻击方式进行问题解决时,如向老师请求帮助,成人应予以表扬,树立正面的榜样。

(五)实施家庭干预,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

研究证明,家庭的情感气氛和教育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产生有极大的关系。压抑严厉的家庭氛围容易培养出一个“失去控制”的幼儿。如果家长本人富于攻击性,经常使用家庭暴力,为幼儿提供攻击行为的原型,更容易教会孩子相应的行为。因此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训练是矫正攻击行为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父母应学会用更有效的方式与幼儿交往,减少消极评论的使用,例如,威胁和命令等,多使用积极的评论和对亲社会行为的口头赞许。如果父母能采取上述做法,那么他们给幼儿施加的这些影响必然会减弱幼儿的攻击性。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重为幼儿展示友善、助人、合作等利他行为,并明确指出这是与攻击性行为截然相反的,是受到欢迎和肯定的。当家长积极地指导幼儿采取这些行为时,攻击性行为就会减少或消失。

单元小结

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它包括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很早就出现了,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诚实知耻、同情利他、合作守礼三个特质。亲社会行为在生命的前两年即已经出现。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社会学习也是幼儿获得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法,其中移情训练和榜样示范是较为常用的培养方法。

幼儿之间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类型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幼儿早期,物品和空间争夺等引发的攻击性行为较多。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趋势是,工具性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敌意性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个体因素、环境因素、挫折、榜样和强化等,我们可以通过创建避免攻击性行为的环境、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及进行科学教养等方法进行矫正。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2。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三个特质有哪些?并尝试提出教材外你认为有效的培养策略。

3。幼儿早期就已经表现出亲社会行为,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发展这些行为?

4。请谈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特点有哪些?

5。如何有效地控制、调节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