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 三促进幼儿言语发展的策略(第1页)

三促进幼儿言语发展的策略(第1页)

三、促进幼儿言语发展的策略

(一)进行发音指导和发音器官训练,提高幼儿语音准确度

首先,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教师口语表达是幼儿的良好示范。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要以准确的发音给幼儿良好的示范,同时为了提高幼儿对发音的听辨能力,要求幼儿教师的语速不能过快。

其次,为了提高幼儿对发音器官——嘴唇和舌头肌肉的控制能力,为准确发音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在语言方面的教学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发音训练。如用嘴唇抿吸管喝水、用吸管吹水泡、吸乒乓球、用力吹乒乓球等,训练幼儿学会控制嘴唇肌肉以便按发音要求控制唇形。又如,在“小舌头爱跳舞”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活动舌部肌肉,使幼儿舌部肌肉的活动更加灵活,以便能找到正确的发音位置,顺利正确发音。

最后,3岁幼儿通常把“g”和“d”“n”和“l”混淆,对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也不容易区分。教师不仅要以自己正确的发音为幼儿做出示范并注意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只要幼儿有一点儿细微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对一些发音准确性差的幼儿,教师要耐心纠正,同时要为幼儿语言发展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避免因操之过急而增加幼儿发音的心理负担。当他们发准了某个音或开口说时,教师就应就给予奖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借此要求他们说更多话。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其诵读儿歌、唐诗、顺口溜、绕口令等,为幼儿创设更多说的机会。

(二)创设丰富、民主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词汇和语法的掌握

首先,创设富有新异性的生活和学习情境,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词汇内容。上幼儿园后,幼儿大都被集体活动所吸引,交往面不断增大。在交往中幼儿主要通过口头语言来传递信息,他们每天上幼儿园,都会把自己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新鲜事在交谈中传递给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回家后也会把幼儿园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告诉家长。因此拓展幼儿的视野,让他们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的事物,自然会吸引幼儿去探索新事物叫什么、长什么样儿、做什么的、怎么用,幼儿每天都可以在这种喜闻乐见的积累中增加词汇量、丰富词汇内容。

其次,创设民主的人际互动氛围,吸引幼儿参与交往,促进幼儿语法的快速掌握。幼儿语法的掌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语感;另一种是成人的正确示范。幼儿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对母语的发音和语法的感知变得越来越灵敏,形成了自己的语感。因此,民主、宽松的人际互动氛围有利于吸引每一位幼儿参与交往,倾听他人尤其是成人口语表达中对语法的正确运用,可以提高幼儿的语感。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在交谈中练习使用新的语法,方便幼儿教师和家长能及时发现幼儿口头言语中的语法错误并及时纠正。

(三)训练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利用情境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内容之一是言语领会,而言语领会的先决条件是善于倾听。倾听是个体对外界语言信息的接收和领会过程,要促进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就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而幼儿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保持在一个对象上的时间较短,因此开始时教师要抓住幼儿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来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研究表明,幼儿注意力最容易集中、大脑最灵活的时间是在上午的10点和下午的3点左右。教师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开展听故事、听音乐等倾听活动,让幼儿在他们喜爱的故事和音乐中逐步学会倾听。此外,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理解并运用交谈的规则——当一方在说话时,另一方不能说话,尽量不做其他事情,仔细听清楚对方表达的内容。同时,在幼儿复述故事环节,教师可针对不同年龄幼儿提出具体的倾听要求,提高幼儿倾听的能力。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也是培养幼儿倾听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进行倾听游戏,如“传话”“猜猜他是谁”“有趣的故事接龙”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倾听的重要意义,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2。抓住不同的生活情境,提高幼儿言语表达的能力

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学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根据谈话场合、谈话对象调整自己的语调、语气和音量;另一方面,学习连贯、有条理地复述自己的见闻或者一个故事。为了提高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首先,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不同情境,指导幼儿观察谈话场所的大小、参与谈话的人物、谈话对象的年龄等,学习根据不同的情况控制自己的言语表达,做一个有礼貌、举止大方的孩子。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教学活动,提供丰富、有趣的语言素材,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利用幼儿喜爱模仿学习的特点,使幼儿的言语表达更加丰富。幼儿言语表达的模仿学习主要源于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倾听教师和家长的表达,还包括倾听儿童视频、音频作品中角色的对话。例如,许多低龄幼儿都喜欢看《海绵宝宝》,说话时也模仿自己喜爱的角色的语气。教师还可以在语言活动中指导幼儿运用一些连词来梳理表达内容,提高幼儿复述故事、讲故事的能力。此外,幼儿园通过专题讲座、家教指导、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指导家长在家庭中以多种形式开展幼儿听与说的活动。

资料卡

新年我们这样过(大班亲子活动)

第一环节:家长与孩子一起翻阅往年过新年的相片或录影(利用照片唤起幼儿记忆表象,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丰富材料。)

第二环节: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以往过新年中的趣事或印象最深刻的事,然后畅想今年过年的活动计划。讨论过程中家长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准备时间,让孩子能独立组织语言来更加准确地表达(幼儿把记忆中储存的形象的图式用具体的语词来替代,并按照其所掌握的语法规则组织后表达出来)。有时孩子会因缺乏表达内容而失去表达兴趣,家长要利用照片或录影中的画面引导幼儿回忆当时情景,继续讨论(缺少了表象的支持,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活动会中断)。

第三环节:讨论结束后一起自制一本以过新年为主题的图书,在制作图书过程中家长鼓励幼儿尝试为那些有趣的或让人印象深刻的图片命名(幼儿对口头言语进行进一步提炼,抽象思维水平提高)。

(四)做好早期阅读的准备,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更要重视启蒙阅读意识,培养幼儿早期的阅读习惯。有研究表明,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在阅读过程中与读物对话,学习独立思考,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幼儿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水平

汉字是一套由特定笔画组成的方块图形系统,有大致的规律可循。但对于初学汉字的幼儿来说,却难以把握。首先,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识字的特点——在识记文字时,习惯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为依托,择取生活经验来引起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住“旺”字是因为他们在广告和生活中经常接触“旺旺”食品;而记住“家”字则是由于这个字上面有一个房顶。很显然,这种记忆方法过于笼统、极易受到干扰而出现混淆,对字形也只能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所以幼儿可以快速认识大量文字,但是精确度很低。其次,注重帮助幼儿在生活中积累文字。幼儿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幼儿学习生活周围出现的文字,发现不认识的字及时向周围的成人请教。在幼儿园内,教师利用墙饰和活动区的创设,组织幼儿收集他们认识的字,让他们把新认识的“字宝宝”请到幼儿园来,让其他小朋友也来认识它们。还可以请家长帮忙,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保留文字所处的具体语境,如某饮料包装盒上、超市货架标签上、牙科医院门牌灯等,方便幼儿引起联想、提高记忆的效率。一般来说,教师不对幼儿认字的精确度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出现了形似字,教师可唤起幼儿的记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找出形似字的相同与不同,提高幼儿认字的精确度。

2。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协作,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创设良好的环境。在幼儿园,幼儿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图书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开展的教育活动,投放适宜的幼儿读物,经常组织幼儿分享他们阅读的收获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及时更新图书角的图书。在家庭中,家长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可以让幼儿坐在自己腿上或者坐在同侧,使幼儿也能够看到图书,家长边讲边引导幼儿观察插图,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正确翻阅图书的习惯。当幼儿具有初步的自主阅读能力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阅读的分享活动,认真聆听幼儿讲述阅读故事。其次,幼儿教师通过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如儿歌、表演游戏、看图说话、创编故事、自制图书、设置图书角等,培养幼儿参与和分享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及时提醒和督促幼儿纠正不正确的阅读方式,确保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资料卡

买水果(小班游戏)

活动目标:学习正确发出zh、ch、sh的音,正确说出“柿子”“石榴”“荔枝”“山楂”“刺猬”“松鼠”“山羊”“长颈鹿”等词。

活动内容:教师扮演水果售货员,组织幼儿欣赏水果商店的水果,让他们自由讨论自己认识的水果(教师仔细倾听幼儿的发音,初步了解幼儿发音的正确率)。“售货员”开始向“顾客”一一介绍自己出售的水果品种,介绍时教师每说一种水果的名称,都要稍作停顿,留给幼儿模仿学习的时间(教师正确示范发音,发现幼儿错误率较高的发音,教师要重复示范,一直到大部分幼儿都能正确发音)。然后,组织分组游戏:部分幼儿扮演售货员、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玩买水果的游戏。要求买水果的“小动物”要准确说出自己要买的水果,卖水果的“售货员”要根据买水果的幼儿头饰上的动物礼貌地打招呼,如“山羊大哥,您要买什么水果?”用音乐背景和教师语言,为幼儿创设一个森林召开水果品尝大会的氛围,分别让幼儿选择戴上自己喜爱的头饰,到水果商店购买水果。游戏结束时,教师组织幼儿边品尝水果边讨论吃水果的好处。

单元小结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是人类认知的高级形式。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幼儿初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直接行动性,到幼儿晚期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幼儿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概念的掌握和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上。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丰富感性经验,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同时培养幼儿勤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习惯,引导幼儿学会在分析、比较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言语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过程,言语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幼儿的言语主要有外部言语、过渡言语和内部言语三种。幼儿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子等的发展上。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教师要创设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尝试使用语言,给予幼儿正确的语言示范,提高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能力。

思考与练习

1。你是怎样理解思维和言语概念的?

2。简述幼儿思维和发展的特点。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