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真题 > 四访谈中的常用技巧(第1页)

四访谈中的常用技巧(第1页)

四、访谈中的常用技巧

访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活动。通常情况下,被访者不会轻易地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私告诉别人。这就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谈技巧。

研究者在访谈中常用的技巧包括提问、倾听、回应、记录与非语言行为。提问是访谈的基础,其他活动都是建立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不会倾听就无法提问和回应,更无法把握被访者的内心世界;回应是对被访者表述内容的深入探究,与提问类似,也是以提问方式进行表达;记录和非语言行为同样是成功访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这几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提问

在谈话前经过简单的介绍后,就进入正式的访谈阶段,开始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提问,直接关系到访谈的成效。

1。问题的类型

提问的问题一般为开放型或者封闭型问题,开放型问题常以“为什么?”“是什么?”等疑问句形式出现在问题中。例如,“您如何看待幼儿的反社会性行为?”研究者提这类问题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被访者的理解能力,不同的问题对应不同层次的被访者,确保被访者对问题不会出现困惑。封闭型问题对被访者回答的方式和内容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一般只需要被访者回答“是或否”。例如,“您是否经常接受孩子的请求?”一般来说,开放型问题适合文化程度较高的被访者,而封闭型问题则更适合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访者。

除上述两种问题外,还有一种具体性问题,主要是询问被访者具体和细节,说明事实的问题。例如,“您的孩子回家后都做什么?”

2。问题的排列顺序

除了要注意问题的类型,还要注意问题排列的顺序:一是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宽泛到具体,注意循序渐进;二是按照问题的逻辑性或事情发展的顺序来问,不能东问一句西问一句。这里要注意问题的自然过渡,一般可以用“您刚才说到……,那么我想了解……”类似的句式,使问题导入自然。研究者应注意倾听被访者的谈话,将其之前所谈内容的某一点作为导出下一个问题的契机。

3。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回答不作任何评价。研究者要对所提问题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如果被访者对问题会意错误,研究者可以在不给予暗示的前提下,重复问题或者作出进一步解释。尤其是涉及不同观点或者是有争议的话题时,无论研究者是否赞同,都不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只能作出中性的反应,如“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继续说”等。

(2)保持被访者的访谈兴趣。被访者的合作是访谈成功的重要前提。当谈话双方的气氛趋于紧张,研究者可以暂时转换一个被访者感兴趣的话题来缓和紧张气氛。

如果被访者厌倦回答问题,或者情绪低落,此时研究者可以暂停访谈,稍作休息。待被访者情绪稳定后继续访谈。

(二)倾听

在访谈中,倾听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因为研究者只有通过倾听被访者的回答,才能切实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尽管倾听更多是一种无声的形式,但忽视了这一环节,研究者就会难以把握访谈进程,因为倾听决定了回应的方式、内容。

1。不要轻易打断被访者的谈话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对被访者的一种尊重。一般来说,被访者说话时都有自己的逻辑,虽然某些时候研究者可能认为被访者的谈话偏离主题,但被访者的表述一定有自己的目的,认为有必要说出来。研究者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要有丝毫厌烦情绪,不仅要注意被访者所说的具体内容,而且要结合被访者的身份特征,来思考他这样说的目的和愿望是什么。

2。把握沉默时机

在访谈中,经常会出现被访者因为不好意思、有意拒绝回答、建设性地思考问题等而导致沉默现象的发生。

如果谈话双方已经建立起良好的氛围,谈话也一直很顺利,而此时被访者在某一问题上突然沉默下来,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组织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述。此时,很多研究者可能会焦虑地认为是自己提问不恰当而导致被访者的沉默,往往会为了打破僵局而立刻主动发话,来缓解内心的焦虑。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打断被访者的思路,失去深入了解谈话内容的机会。因此,研究者首先要提高自己容忍沉默的能力。当然,某些时候研究者无法确定被访者长时间保持沉默的原因,此时可以试探性地用温和、友好的语气询问对方:“请问您在想什么呢?”这样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对方当前的心理。

要做到上述内容,研究者就要对自己提问有充分的认识,对当时的访谈情境有一定的判断。总之,当被访者沉默时,研究者不要立刻发话来打破沉默,要先判断被访者沉默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回应。

3。有感情的倾听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