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艺术欣赏图片大全 > 三中国流行音乐(第1页)

三中国流行音乐(第1页)

三、中国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植根在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形成了大量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一)流行音乐的特性

流行音乐与其他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具有以下特性:

1。大众性

可以说“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人们在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时候更多的是出没练歌房、歌舞厅、咖啡厅、酒吧等一些娱乐场所,交道打得最多的还是流行音乐。因为其部分音乐风格的大众化而能够让人们参与到这种文化形式中来,流行音乐的自娱自乐已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一剂良药,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而成为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时尚性

流行音乐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最时尚、最流行的物质紧密相连,“时尚性”也就可以说是流行音乐具有的一个独特的美学特色。众所周知,古典音乐时期形成的乐队,从乐器到编制,几百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这个时期形成的演出形式与环境仍然原样地保持着。而流行音乐却以追逐时髦和最新科技音像效果来不断地装扮自己。电声乐器(电吉他、电贝司等)、效果器、合成器,以及现在的MIDI制作设备等这些“新元素”的灌入,使得流行音乐的创作、制作、表演等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除此之外,“时尚性”现在更多地还反映在当今流行音乐的创作理念上。许多的音乐人都在围绕“时尚性”来做文章,其目的就在于反映社会时代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

3。新奇性

新奇是一切流行事物的显著特征。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主要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化的娱乐音乐,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因而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必然会致使这种唱、奏、听某一曲目或运用某一风格的行为方式及其对象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扩展蔓延,并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风靡与社会群体性狂热。

4。娱乐性

流行音乐中的通俗音乐的作品内容通俗易懂,题材多取自于日常生活,以表现爱情主题的为多数,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数是以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因此它强调的是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它的通俗性决定了它拥有大众的基础。人们可以主动参与表演,增加了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人们从中能得到放松与享受。

5。商品性

以通俗音乐为主,流行音乐的传播载体是以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的各类录音磁带唱片为主的,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生产者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他们必然会以赚取利润作为他们的最终目标。

6。快速更替性

流行音乐具有商业性,那么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群众文化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着大批量的生产特性,产品快速地推陈出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在几十年前,“60后”、“70后”音乐被称为流行音乐,但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立即被更为时尚新颖的21世纪(“80后”乃至“90后”)音乐形式所代替。

7。参与性

流行音乐中的通俗音乐,旋律易记易唱,演唱时可以满足自我的情感宣泄,产生自我陶醉感,从而获得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这就使得流行音乐的可参与性大大增强。

8。即兴性

即兴性是指在流行音乐的表演过程中,经常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即兴地进行一些创新,进行语言、动作、旋律的变奏等。即兴是一次性不可再现的时间节点,是流行音乐中最值得期待和最富创造力的东西。即兴往往是在表演者极佳的音乐感觉和良好的音乐功底基础上产生的火花。

9。传播手段的科技性

流行音乐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并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科技的进步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手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最初没有影像的磁带、唱片、CD、广播到有影像的电视、卡拉OK、VCD、DVD、MTV,再到便携式的MP3、MP4、MP5等高科技的发明成果,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流行音乐的广泛“流行”。而MIDI、多轨录音技术和电子音响合成技术的出现则大大提高了流行音乐制作的效果和音响表现的丰富性。

(二)流行音乐欣赏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