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人文艺术欣赏 > 二局部理解(第2页)

二局部理解(第2页)

影响节奏感的因素主要有运笔的轻重、快慢和笔形、笔顺与笔画的呼应。运笔的问题前面我们已经谈过了,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笔形、笔顺与笔画的呼应问题。

笔画的呼应,就是指前一个笔画的收笔与下一个笔画的起笔要一气贯通,有呼有应,这是影响布白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字是否生动的关键所在。呼应在行书和草书中它还会造成笔画的增减,牵丝实连、笔断意连,是其不同的表现状态。

笔形和笔顺,更是初学书法者必须关注的问题,现在的学校教育,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并不完全正确的观念,以为一个笔画只有一个笔形,一个字只有一种笔顺。这种观念,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中肯定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学习书法,必须了解不同的笔形对字形与行款的影响,如《兰亭序》二十个“之”字,笔形、字形是有或大或小的差异的。

学习书法,必须了解不同的笔顺对汉字构形的影响,必须了解不同的笔顺对书写流畅感的影响,否则,是难得书法其门而入的。如从“為”到“为”,如果我们不了解笔顺的影响,是不可能理解其递变之迹的。

看一个字的象,就是去体会把握它结构的平稳与匀称。

平稳,就是要体会字的重心。就像放置一个东西,重心必须平稳才不至于倾覆。我们可以从天平或建筑塔吊两端的轻重去体会重心的位置。

匀称,就是笔画或部件之间要停匀,可以重点去体会它是如何处理主次和黑白问题的。主次,就是主笔与次笔的关系,主次要分明。黑白,重点看它对没有笔画的空间分布的处理,虚实、疏密要恰当。

但是,仅仅做到了重心平稳、结构匀称还不够,这是最初步的,这只是象的构成问题,静态分析的空间构成问题,还没有涉及对书写的要求,美术字也应当有此,至于书法呢,它还必须强调气势、气韵,是有气之象,这个平衡匀称之象不是涂抹填描出来的,也就是说,它对书写是有要求的,这个空间构成还必须是在特定的连续时间节奏下一气呵成的,如舞蹈、拳术,因此,还必须强调有气韵,书法是有气之象,象是在气之下所达成的象,是时间中的空间形势,这是与美术字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随着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去体会书法的境界层次,可以几种字帖互参,以增加感受。如在成胚阶段,对结构的要求就只是平正,只需要大致做到长短大小合度,疏密离合恰当,高低向背得宜就可以了。成器阶段对结构则要求正欹相生,参差错综,富于变化,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神韵。所以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作字有顺逆,有向背,有起伏,有轻重,有聚散,有刚柔,有燥湿,有疾徐,有疏密,有肥瘦,有浓淡,有连,有断,有脱卸,有承接,具此数者,方能成书。否则墨猪算子,全是魔道矣。”

(三)看一篇的气象

一篇的气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章法或行款问题。

章法和行款两个词语,意思大致相当。“章法”指布局谋篇的法则,可以广泛应用于诗文艺术。比如说用于文学艺术,还可以说章句、章节、章回,指诗词、文章或文章的段落。“行款”一般只用于书画艺术,也是指布局谋篇的法则,但是它突出的是字序和行序,即文字的书写顺序和排列形式。行是行列,款是款识。款识,本来是指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汉书·郊祀志》云:“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款,刻也;识,记也。”元陶宗仪《辍耕录·古铜器》云:“所谓款识,乃分二义:款,谓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识,谓阳字,是挺出者。正如临之与摹,各自不同也。”后世在书画上标题姓名,也称款识,如题款、落款。

对于行款,传统理论的研究相对来说要少一些。但是,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王羲之《笔势论》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

唐孙过庭《书谱》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孙过庭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创作一幅作品,起首之字、起首之字的起首之笔,是非常关键的,犹如唱歌的起调,势必影响后面的发挥。

明董其昌说:“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写好一字之后,接着是写好一行。如何处理好一行?一字有重心匀称的问题,一行无外乎也是这类问题,董其昌说“其直如弦”,说的就是一行的重心问题,一行的重心在一条直线上。当然,一行不仅仅只有重心问题,重心是象的问题,一行还需要贯气,即行要有行气。一行字大小疏密得当,姿态上管领应接,节奏上起伏错落,一行的气韵也就贯通了。就这样一气呵成,全篇就有了圆满的气象。

明解缙《春雨杂述》说:“是其一字之中,皆其心推之,有絜矩之道也,而其一篇之中,可无絜矩之道乎?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昔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鱼鬣鸟翅,花须蝶芒,油然粲然,各止其所。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近时惟赵文敏公深得其旨,而詹逸庵之于署书亦然。今欲增减其一分,易置其一笔、一点、一画,一毫发高下之间,阔隘偶殊,妍丑迥异。学者当视其精微得之。”

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

就形式而言,传统的行款格式大致有三种: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

看行款之气象,需要留意于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正文与落款之间的上下承接,呼应连贯,只有行气自然连贯,才能血脉通畅。还要注意区分字体,一般情况下,看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字体,要看它的意连,笔断而意连。看行书、草书等动态字体,不可执著于它的牵丝映带,要察其断中求连。对点画线条的粗细方圆,墨色的浓淡枯润,也要看它对整体风格的影响。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