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人文艺术欣赏 > 第二 中国电影欣赏(第2页)

第二 中国电影欣赏(第2页)

6。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异军突起者。

“第六代”在电影业内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习惯上把第五代导演之后的中青年导演统称为“第六代”。“第六代”走出校门的时候,已经没有当年“第五代”的幸运了,中国社会商业化进程的加剧,社会转型期的文化思想阵痛,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入侵,电影市场的连年滑坡,一出校门的他们似乎就注定了其电影历程需要一个“等待戈多”般的过程。

“第六代”的镜头**,直攻“生存”、“人生”两座壁垒,探索人性深处的秘密。因为另类,他们一直在为自己的电影寻找梦想的温床,这也成为他们和“第五代”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样一群执著追索生存本质的“第六代”,他们的“浮出”经历了一条崎岖之路。

这些被称为“第六代”的导演,有着不一致的思想渊源,作品的内容、形式也千差万别,但他们拍摄的影片大多成本低,直视社会底层或边缘人物,且频频在国外获奖。但有些不能在国内正式上映,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大怪现象。

代表人物:王小帅、贾樟柯、娄烨、姜文、宁浩。

作品特点:

(1)观念上大都表现出对政治热情的疏离,体现了一种青年人自我叙述的冲动。

(2)主题主要反映都市年轻人对政治信念、人生理想及所谓的终极关怀的怀疑、对生活的不满,对未来的迷茫。

(3)人物带边缘性,从早期的都市摇滚青年,到后来的自传性人物及社会底层人物。

(4)创作上延续现实主义传统,相较于第四、第五代导演,更具有当代性。

(5)美学上广泛接受西方最新的表现手段。

(6)他们的创作面临着主流意识形态压力和严峻的市场考验。

代表作品:《十七岁的单车》、《站台》、《苏州河》、《阳光灿烂的日子》、《疯狂的石头》等。

7。第七代导演

“第七代导演”其实是个很不规范的概念。因为这一称谓既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也没有广泛流传;这里所归纳的导演群体,目前也尚未形成一个可以归纳为“代”的较为统一的性格、风格和流派,更没有诞生像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导演,或者像《黄土地》、《红高粱》这样的代表作。这里所谓的“第七代导演”,是指在2000年之后走上导演岗位,开拍第一部电影的“新生代导演”。他们多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如徐静蕾等。他们的电影的基本命题、所关注的对象,以及表现手法、风格,都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有所不同,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电影意识的诞生。

不管他们此后是否有足够的实力,能否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一样壮大为一个新的导演群体,成为中国电影新的中坚力量,他们自诞生之日起为中国电影所带来的清新空气和新的希望,始终都是值得期待的。

(二)电影名作欣赏

●《黄土地》(见图5-2-1)

图5-2-1《黄土地》海报

导演:陈凯歌

摄影:张艺谋

美术:何群

作曲:赵季平

演员:薛白、王学圻

获奖:1985年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法国第7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

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英国第29届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导演奖

改编:根据柯兰散文《深谷回声》改编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