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艺术欣赏内容及图片 > 第二 中国绘画欣赏(第1页)

第二 中国绘画欣赏(第1页)

第二节中国绘画欣赏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

中国绘画史历史悠久,经岁月长河的奔流不息,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技巧,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如牡丹为中国国花,也如长城为中国国墙,是一支可代表中国独特文化的艺术分支。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出现了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战国时期出现了帛画。这些早期绘画为后世中国绘画以线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了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题材趋向绘画历史人物、书中人物,此时山水画、花鸟画也初现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绘画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人物画多用来再现贵族生活,人物造型上都呈现了鲜明的特性。五代两宋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很大的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从甘肃、内蒙古、山东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中国绘画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唐代的张彦远著作《历代名画记》中表明,中国绘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指出那时的象形文字便是书写与绘画的统一。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采取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分类

中国传统绘画可分为陶、瓷器画、壁画和国画等。

1。中国陶、瓷器画

(1)概述

自中国古代器皿发展以后,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古代艺术家发现,这些介质都是承载画面的绝佳物体,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这些器物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

陶器出现的具体年代,目前尚难确知。根据考古发掘材料估计,约在八九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的主要生活用具。这时的陶器由于烧造工艺的不同,还出现了红陶、灰陶和黑陶等不同品种。与此同时,人们为防止陶器经火烧或水浸泡断裂,而在泥土中掺入砂子,烧制成泥质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此类陶器多用于烹调器、汲水器和大型容器。故又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之分。

(2)发展史

裴李岗文化。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首先发现,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000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此同时,在河北武安县磁山也发现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出土陶器带有一定原始性,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陶器。

仰韶文化。彩陶年代距今约7000~5000年。陶器皿种类主要有盆、罐、钵和小口尖底瓶等,质地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当前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人面鱼纹盆,见图7-2-1)。

图7-2-1人面鱼纹盆

图7-2-2商代白陶

屈家岭文化。它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分布在江汉流域的一种文化,测定年代距今4000多年。大汶口文化,是继仰韶文化后、龙山文化之前在东方的一种古代文化,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其陶器器型和纹饰也自成特点。龙山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4300~3800年,黑陶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同时,龙山文化晚期还出现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为后来原始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商代,青铜器的制作成就辉煌,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仍以陶器为主。商代陶器以灰陶为主,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但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商代白陶,见图7-2-2)。

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陶生活器皿之外,还有砖瓦、陶俑和建筑明器等。到战国、秦汉时期,用陶俑、陶兽、陶明器随葬已成习俗。因此,制陶业更加繁荣。近年在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陕西咸阳、江苏徐州发现的西汉时期兵马俑,其造型之精,阵容之宏伟,为世界所罕有,但其色彩并不丰富。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厚葬风气在民间普遍盛行,制陶业大量烧造陶明器用以随葬。这时,战国时期出现的彩绘陶器得到发展,釉陶也普遍应用,同时在陶明器上用白粉、墨书文字者也大量出现。到东汉晚期至三国,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陶器才为瓷器所取代,而退居次要地位。

图7-2-3唐三彩

唐三彩属铅釉陶器,采用高岭土胎,施彩釉烧制而成,是中国铅釉陶器中最为璀璨的陶器文化之一。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骆驼唐三彩,见图7-2-3)。

青花瓷。宋徽宗时期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青花瓷器,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又受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制约,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

2。中国壁画

壁画可说是最原始的绘画形式。相传最早的壁画是在法国一个山洞中发现的,因此有时壁画也称洞穴画。壁画因其特殊的保存方式得名。壁画的保存方式也决定了它的珍贵程度,承载壁画的墙体、建筑、岩体、洞穴、墓室等经常面临时间长河的严酷考验。中国古代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古代岩画

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见图7-2-4),它是区别于陶器绘画的重要古代绘画方式,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祖先在长达10000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图画连绵整个山体,东西长达300公里,是一幅巨型壁画。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见图7-2-5)。

图7-2-4阴山岩画《狩猎图》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