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取运动;劲则刚而有力,圆则妍美,予尝评世有三物,用不同而理相似:良弓引之则缓来,舍之则急往,世俗谓之揭箭;好刀按之则曲,会之则劲直如初,世俗谓之回性;笔锋亦欲如此,若一引之后,已曲不复挺,又安能如人意邪?故长而不劲,不如弗长;劲而不圆,不如弗劲。纸笔墨,皆书法之助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沈,笔飘则墨浮。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与言书;必黝然以黑,色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盖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着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纸内。不必真迹,即玩石本,亦可辨其墨法之得否耳。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笔者也。”
一般来说,字体不同,用墨略有差异。篆书、隶书、楷书因为书写节奏较慢,笔笔写来,有条不紊,主要表现用笔的微妙。一般用墨较干,处于枯润之间。尤其是小楷,更为精妙,蘸墨更少更浓,可谓是“惜墨如金”。行书、草书因为流畅之故,用墨要比楷书、篆书、隶书淡一些,由于连笔的缘故,墨色的变化更为丰富生动。狂草更是如此,有“泼墨如水”之说(见图6-2-9)。
图6-2-9明清书法作品的用墨
(四)章法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又被人称为作品“布白”,或称为“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安排和一字与数字之间的布置关系称为“小章法”。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云:“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应之妙。”又云:“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险,章法要变而贯。”如何判断一幅书法作品章法的好坏,是我们能否真正懂得书法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
1。章法的形式
章法布局常见的体裁与形式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变化。常见的有条幅、横披、中堂、斗方、楹联、屏条、扇面、匾额等(见图6-2-10、图6-2-11)。
图6-2-10书法的章法(1)
图6-2-11书法的章法(2)
章法的形式多样,但是其安排都有一个相对的标准,用笔的目的在于点画精到,结字的目的在于造型优美,章法的目的则在于布局和谐。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此乃章法的根本法则。书法的章法美主要表现在整幅作品的统一与和谐上,和谐不是孤立、静止的和谐,变化、运动中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
2。章法的构成
(1)字与字组合规律
一件书法作品便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有机整体,它总是由具有一定的形状、尺度的点画组合成字,再由结构不同的字连缀而成。因此处理好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对写好一幅书法作品尤为重要。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字距、反映体势变化的行气线、单字横向的收放变化。
字距的变化有平均式(见图6-2-12)和对比式两种。平均式:是指一行字中字距相等,给人匀称安静的感觉。对比式:是指一行字的字距不均等,布白也不平均,字与字之间有疏有密,有收有放,形成疏密相间、黑白对比的组合形式。
图6-2-12直线的平均式
“行气线”的变化:每个字都能感觉到一个重心点的存在,沿着重心点把字分成分量相等的两部分,把这些表示字的动势的线串连起来,就能得到一行字的“行气线”。“行气线”因书体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式,主要有直线式和曲线式两种。直线式:是指“行气线”基本呈直线状,是书法中“行气线”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给人以整齐肃穆、始终如一的感觉。曲线式(见图6-2-13):是指“行气线”呈曲线状,一般出现在行草书特别是狂草书中。这是由于一行字上下参差、左右摇曳、跌宕起伏的缘故造成的,给人活泼多变、灵动激越的感觉。
单字横向收放变化(见图6-2-14):把一行字的外轮廓连接起来,即可看到行内的“黑”与行间的“白”的变化关系。这种由字势的收放引起的行间的“白”的变化,是书法艺术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篆、隶、楷的横向收放变化较小,行草书的收放变化较大。
图6-2-13曲线式行气线
图6-2-14单字横向收放变化
(2)行与行的组合规律
处理好了字与字之间安排的“小章法”,并不等于整幅书法作品就完成了,我们还应注意到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照顾关系以及总体的构成。
行与行的组合规律也有两种形式,即平均式(见图6-2-15)和对比式(见图6-2-16)。
平均式的行距基本相等,与字距的平均式结合行成通篇的整齐匀称,一般是竖成行横成列,适宜于篆、隶、楷、行等书体,草书中的章草和小草也用此法。对比式的行距松紧不等,有时甚至无行无列,通篇一体,形如“乱石铺街”。这种行距的组合也与一行字的对比式、曲线式相结合,可以使整幅作品的某一局部或粗重密集,或空疏淡远,加剧了节奏的变化,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这种组合最适宜于行、草书等书体。
图6-2-15行距平均式
图6-2-16行距对比式
在书法创作中,关注字与字、行与行关系的同时,我们更要有全局的观念和总体意识,且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结合笔法、墨法的运用,写出既有古典韵味,又有个性特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