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考题及答案 > 第二课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第2页)

第二课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第2页)

●在不同的场合,会用恰当的音量、语速说话。

●能连贯地讲述事件以及对图片和物品的认识。

●能主动、大胆地使用适当的词、句、语段来表达意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二)了解本班幼儿实际交流水平

教师在制定具体教育活动方案之前,必须先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幼儿情况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阐述:先对本班幼儿交流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作出明确的分析,如在一个幼儿园的中班第一学期,发现这个班的孩子与他人交谈普遍“高八度”,并且与他人交流时总是喜欢说自己的话题,不考虑他人。此时,结合中班倾听、谈话和表述的目标,发现这个班的孩子离中班阶段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有了明确的幼儿情况分析,才能使下一步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真正立足于幼儿的现有水平,找到最适宜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也能保证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方案时,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进行幼儿情况分析时,要注意以下三点要求。

第一,情况分析必须建立在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全面系统观察的基础上,避免主观臆断。

第二,教师既要全面把握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又要清楚地知道本班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的整体水平和兴趣、需要、特点,特别是要明确地了解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清楚每个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第三,在分析幼儿语言谈话发展水平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分析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对于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找到教育内容与幼儿语言发展之间的“契合点”。

(三)确定谈话活动的活动目标

确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具体活动目标与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应是一致的。每一个具体活动目标的实现,都向年龄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的完成迈进了一步。

如上所述,明确了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和中班阶段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在语言谈话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考虑如何通过谈话活动使这个班的孩子产生“听说轮换的意识”,在自己同他人的谈话中“用适中的声音”,能和大家一起“谈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此即谈话活动的目标。

将幼儿语言谈话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有三个关键问题必须注意:

第一,如何将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低层次的目标。

第二,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把握各个层次教育目标的内涵及相互间的关系。

第三,教师如何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内容选择

谈话活动的内容选择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中间环节,也是活动设计和活动组织的主要依据。因此,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完整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

谈话活动的内容选择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第一,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在幼儿的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有饮食类、娱乐类、游戏类等。幼儿对这些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可以就谈话主题充分发挥。完全陌生的话题无法使幼儿产生谈话的兴趣。假设谈话主题是幼儿所不熟悉的“海啸的形成”,幼儿便无法就这个主题进行饶有兴趣的谈话。

第二,有丰富语言内容感知的、有一定的新鲜感的话题。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往往是那些新颖的生活内容,如“沙尘暴”“奇特的汽车”等。

第三,有趣的话题常常与幼儿近日生活中共同关心点有关。一定区域内幼儿生活中经历的事情,或是电视台最近放映的一部动画片,能够使幼儿产生交流和分享的愿望,就可成为谈话活动中有趣的中心话题。

第四,曾经交谈过的幼儿仍有极大兴趣的话题。有一些话题幼儿是百谈不厌的,因为这些话题可以不断满足幼儿的想象和创造,选择这样的谈话内容,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更多不同的交谈乐趣,如“勇敢的奥特曼”“我是孙悟空”等。

三、学前儿童谈话活动过程设计与组织的要点

(一)创造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的第一步,是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教师是谈话活动的开启者,要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打开言语表达编码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这是谈话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谈话情境的创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以实物创设情境,即教师利用活动角布置、墙饰、桌面玩具、实物摆设等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现象,启迪幼儿谈话的兴趣与思路。例如,谈话“快乐的五一长假”,在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五一长假后小朋友带来的照片及旅游物品布置的展览区角。

第二种方式是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自己说一段话,通过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谈话积极性,以便进入谈话主题。

在第一步骤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方面,教师应当注意下列两个问题。

首先,注意创设谈话情境的方式。无论以实物的方式或语言的方式创设谈话情境,都必须以有利于幼儿谈话为前提。一般来说,对幼儿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经验的或幼儿新近关注较多的话题,可以不采用实物方式创设情境;对幼儿谈话难度大的话题,则要考虑创设具体实在的谈话情境。

其次,注意创设的情境与谈话话题之间的关系。谈话情境的创设是为引出话题服务的,应避免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避免过多与谈话内容无关的摆设,要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二是避免过于热闹以致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谈话的情境创设应尽可能简单明白,以便直接切入话题内容。过于复杂的情境有可能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必须记住情境是谈话话题的“助手”,应以是否达到引导谈话话题为目的来衡量情境创设的量和度。既要充分利用谈话情境启发引导幼儿,又要尽快切入话题引发幼儿谈话。

(二)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在幼儿就谈话话题开始交谈之后,教师接下来就要为幼儿提供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调动幼儿个人对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谈话经验交流个人见解。比如,在“快乐的五一长假”谈话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由参观展区,围绕照片和旅游纪念品进行交谈,之后可请幼儿画出特别好玩的地方,边画边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使每个幼儿有充分谈话的机会。设计和组织这一活动,有三个基本原则可供参考。

第一,应当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在幼儿分组和一对一地自由交谈时,允许幼儿说任何与话题有关的想法。教师不需要做示范,不给幼儿提示,不纠正幼儿说话用词造句的错误,让幼儿充分运用已有谈话经验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第二,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当幼儿分成小组时,教师可让幼儿自己选择交流对象。这些三三两两自由结合的小组,或是一对一的小组,更有利于每个幼儿的积极性的发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交谈,也可保证谈话的气氛更加融洽。

第三,在自由交谈的活动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谈话是口头语言操作,也是动脑的操作。但根据幼儿活动的特点,在谈话活动中适当增加一些其他方式的操作活动因素,将更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兴趣,增进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的自由交谈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不能将幼儿交谈视为一种“放羊”的实际,让幼儿随便谈话而自己去做与谈话无关的事情。在这个活动阶段,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必须在场。当幼儿看到教师在场时,即使教师并未说话,幼儿也能感到自己所说的话的价值,从而增进说话的积极性。二是教师参与谈话。教师可以采取轮番巡视的方式参与各组的谈话,到每一组都听一听幼儿的谈话,用微笑、点头、拍手等体态语言给幼儿以鼓励,也可用皱眉、凝视、抚肩等体态语言暗示那些未能很快进入谈话状态的幼儿;教师还可以简单发表个人见解,或是对幼儿所说的给予一定应答,或用自己的语言对各组幼儿的谈话作出反馈,这样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三是教师要观察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做好准备。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