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 第二 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第2页)

第二 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第2页)

一所好的幼儿园可以成为社区精神文明的标志,对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示范引领作用。幼儿园作为社区的组成部分,应以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为树立社区的精神文明形象作贡献,如美化幼儿园环境、提高幼儿园教师、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习惯等。也可以将社区生活活动和园内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如有的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引导幼儿进行废物利用、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共卫生等活动,这样不仅给社区环境保护活动以积极的推动,幼儿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同时促进了幼儿素质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

2。开发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设施,与社区共享教育资源

幼儿园处于社区幼儿教育的中心,拥有齐全的幼儿教育设施设备,幼儿园可以开放这些物资资源,适时、适度地面向社区婴幼儿、家长开放,为居民提供便利条件。例如,以幼儿园的玩具图书为依托,建立“玩具图书馆”,在节假日、双休日等时间定期面向社区婴幼儿及其家长开放,让他们共享幼儿园的这些玩具设施等教育资源,以便增强社区幼儿的愉快体验和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早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英国就出现了集社区中心、收藏馆和幼儿园于一体的“玩具馆”。2001年年底,我国青岛市首批社区“玩具图书馆”在市南区湖南路幼儿园、晨光幼儿园等三家幼儿园同时出现,接纳社区幼儿前来借玩具、图书,使幼儿有更多机会与其他幼儿接触,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也带动了成人之间的交往。

3。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专长,服务社区教育

幼儿园不仅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和环境,而且还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内容和活动组织等。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为社区服务。例如,幼儿园可以设置“亲子园”、家长学校、社区幼儿教育学校等社区幼儿教育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育儿教育,辅导社区内的幼儿教育活动,将先进的育儿理念和科学的育儿知识送到社区内的每个家庭,提高社区居民的育儿水平。幼儿园也可协助街道或居委会为所辖行政区域的社区居民开展“优生、优育、优教”的各种文化、娱乐、服务活动,引导家长开展家庭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楼道文化、院落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既扩展幼儿的生活视野,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又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育儿素质,还可以建立幼儿园与社区的友好关系。

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一)构建幼儿园、社区合作组织,形成共育网络

一是成立幼儿园、社区协作委员会。成立由幼儿园所在社区的文教、工团、妇联、幼儿园及社区人员(村、居委)、家长代表组成的组织机构,以社区为平台、以服务为纽带,通过制定相应的《协作委员会章程》,召开例会,统一教育思想,保持信息流通,共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成立教育顾问团。幼儿园聘请有关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评价、幼儿保健、早教指导、教育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定期向社区、幼儿园开展指导工作,为合作共同教育保驾护航。

三是成立早教中心。通过早教中心指导站,开展讲座、早教辅导免费活动,满足社区对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需求。

(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形成共育互动平台

建立资源共享库。打破围墙,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共享。将各类资源根据开展的主题活动整理汇总,充分有效利用,将资源最优化。通过提供区域内各种社会资源,为幼儿园办学充实教育力量、教学资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支持。

搭建艺术舞台。幼儿园和社区可以联合组建“艺术舞台”,既可以定期展示幼儿的舞蹈、绘画、乐器、书法等多方面才艺,培养幼儿的能力,又可以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构建健康和谐的生活氛围。

建立社区读书坊。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读书习惯的培养。如果能让幼儿在双休日、节假日有一个就近读书的地方,一定能受到家长和幼儿的欢迎。读书坊的读本可以由政府或幼儿园提供并定期更换,也可以由家庭捐献或是带书分享,社区则提供可供阅读的房舍。

建立社区咨询站。幼儿园进入社区进行教育咨询,解答社区居民的教育问题。在社区建立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咨询站,形成咨询活动的常规化状态,促进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咨询活动由园方和社区共同安排,幼儿园负责答疑,社区负责组织,帮助家长分析诸如育儿难题、幼儿特殊行为指导与分析等家庭教育问题,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以致用】

1。假如你是某社区里的幼儿园中班教师,请你给你班设计一个活动方案:“我们的社区”。

2。试设计一个幼儿园向社区开放的活动方案。

【课外拓展】

国外社区幼儿教育经验简介

幼儿教育融入社区是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简要介绍几个国家的社区幼儿教育情况,以便给我们提供借鉴。

(一)美国社区幼儿教育

美国实施了多种关于加强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措施,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社区行动计划是1964年实施的“提前开端计划”(HeadStart)。该计划规定至少要给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3~5岁幼儿提供社区教育服务。利用社区的各种教育、文化、娱乐设施、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人力资源,尤其是社区的服务工作人员和幼儿家长,对绝大多数的贫困家庭的幼儿实施免费的补偿教育。美国还推广了父母教育计划(即HAPPY计划),直接通过社区把培训带入家庭,旨在指导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美国的幼儿教育机构十分重视把“社区”融入幼儿教育课程的发展中。例如,在为幼儿设计的自我概念课程中,就包含了“社区及社区助手”的主题内容。美国也重视幼儿教师关于社区教育的培训,在居民生活区中设立了社区学院,培训幼儿教育师资。

(二)英国社区幼儿教育

为了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英国政府于1999年春制定实施了“确保开端教育项目”(SureStart)。它以社区为依托,跨部门协作,地方政府、教育者、社区组织、家长以及志愿者共同为弱势家庭提供帮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政府官员、社区负责人、社区知名人士参与到社区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中;各社区均有“早期教育协会”这一全国性募捐组织的分部,以宣传、指导社区幼教工作。社区专门建立了“社区玩具图书馆”,不仅把0~5岁的幼儿作为服务对象,而且还把幼儿家长纳入到教育生活中。

另外,英国民间发起了幼儿社区教育活动——游戏小组运动(Pre-schoolPlaygroupsAsso)。英国本土学前游戏小组遍及城乡,且深受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的欢迎。英国的学前游戏小组一般是在多方的支持下,免费借用成人俱乐部、教会大厅、婴幼儿福利中心、废弃学校和富裕家庭的空房子。幼儿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自发组织,自筹资金,寻找适宜的设施和志愿工作人员。游戏小组协会负责业务管理、各游戏小组之间的协调与资源共享,并组织专业培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地方当局负责对设施进行检查,并要求各社区注册登记,以确保幼儿的安全和保教活动的质量。

(三)日本社区幼儿教育

长期以来,日本十分重视利用社区资源来教育幼儿。1986年,日本教育审议会指出,幼稚园、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幼儿教育封闭性。1990年日本的《幼稚园教育要领》指出:“幼儿的生活以家庭为主逐渐扩大到社区社会。”日本幼稚园同家庭、社区保持密切的联系已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整体。1994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儿童养育协助基本方向》(简称“天使计划”),致力于“建立社会共同支持援助、面向社会开放的儿童教育新局面”。另外,在日本,社区幼儿教育的设施中,既有专门为幼儿设立的教育设施,如儿童馆、儿童咨询所与家庭儿童咨询室、保健所与保健中心等;也有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的普通社会教育设施,如公民馆、儿童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

(四)泰国社区幼儿教育

泰国幼儿社区教育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为农村的社区幼儿教育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一是通过建立社区幼儿教育管理网络,发动各个组织参与幼儿教育管理,广泛开展为社区幼儿教育服务的活动,向家长提供育儿知识,为幼儿提供如场地等教育环境以及为幼儿提供体检等卫生保健服务。二是以社区中的幼儿园为依托,为社区中的其他幼儿提供部分教育资源,辐射和引领社区幼儿教育、文化建设。三是重视发挥家长的参与作用,通过各种宣传使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有关部门规定,育龄妇女必须接受育儿培训,尤其注重对0~3岁幼儿的父母进行培训。社区的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这个资源,经常把家长引入幼儿园的活动中,为幼儿家长带来各方面的知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