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 第三 幼儿园教育原则(第1页)

第三 幼儿园教育原则(第1页)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原则

【头脑风暴】

世界经合组织报告《强有力的人生之初》中有一段文字:“幼儿时代,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是一个其本身就拥有极高价值的时代。对幼儿来说,自由的时间、独自的文化和游戏都是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东西。幼儿能够基于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兴趣而生活,让幼儿始终保持那种意味的生活是教师必须牢记的追求,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些已成为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是教师向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任务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在总结了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幼儿园教育原则应始终贯穿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既包括幼儿教育课程的编制阶段,也包括幼儿教育课程的实施阶段。在课程实施阶段,既适合于教学活动,也适用于游戏、日常生活活动等各种类型活动。既适用于活动计划的预设、内容的选择,也适用于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活动区的设置、班级管理等。总之,只要是对儿童有影响的教育各方面、各环节、各流程等,都应该遵循这些原则。

幼儿园教育原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原则,是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均应遵循的,它反映了教育对所有教育者的一般要求;另一部分是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是幼儿园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的原则

许多幼儿园都有过这样的情景,对上级领导和园外老师上“公开课”或“展示课”时,上课老师总是选择一些他认为乖巧、聪明、听话的小朋友参加,而老师认为不乖的小朋友就让保育员带到外面去溜达;公开课提问时,老师总是提问那些“能干”的孩子,而那些“不能干”的孩子把手举得再高,老师还是不提问他,有的连上课的机会都没有。

作为幼儿园教育对象的幼儿首先是一个人,是我们社会的一员。因此他们享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没有对儿童的尊重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儿童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要杜绝对孩子随意敷衍、盲目指责、任意羞辱的粗暴行为,更不能拿儿童作为宠物玩耍,随意给他们起绰号,当众披露他们的缺陷。教师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对待,尊重他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

如果教师的言行处处体现对儿童的尊重,注意倾听儿童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就会使儿童意识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能力、不可缺少的,从而建立起自信心,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反之,如果教师随意呵斥、责备、惩罚儿童,让儿童常常感到委屈、羞辱,他们便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被人看不起的,从而丧失基本的自尊与自信。这种消极的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儿童终身的发展。

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他们享有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殊权利,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等,这反映了人类对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的认可与尊重。但是,儿童毕竟是稚嫩、弱小的个体,他们对自己权利的行使还必须通过成人的教育和保护才能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应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此,教师不仅是儿童的“教育者”,也应当是儿童权益的实际维护者。

当幼儿处于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教师应掌握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安全第一”,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随时都要注意安全,在保证正常教育活动的同时,万一发生事故,要及时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和报告工作。

发生火灾时,应先组织幼儿迅速疏散,在疏散的同时,拨打火灾电话“119”和“120”。发生食物中毒时,首先要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立即送中毒人员去医院进行抢救。若幼儿发生跌伤、烫伤、碰伤等一般事故,应立即送保健室进行处理,若保健医生不能处理,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若发生触电、溺水等现象,首先将人员救治脱离电源或水源,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进行抢救。若园内发生传染病,应立即将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保健室立即将班级、教室进行彻底消毒,病人病愈后持医院证明方可入园。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儿童在现有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提出的教育目标和安排的内容都应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按维果斯基的理论,要找准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孩子通过活动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即“跳一跳,摘个桃”。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智力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的要求,把儿童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迁就幼儿已有的水平,错过发展机遇,也不可拔苗助长,超出发展的可能性。

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注意:

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只关注成绩好、能力强的儿童,而那些既不出众又不吭声的儿童基本上不在教师的视线之内。要保证每个儿童在学校里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师必须同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儿童,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儿童都得到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儿童都达到同等水平,也不是要求每个儿童在所有方面都达到同样高度。由于每个儿童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习方式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考虑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发挥优点和特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3。儿童的发展是具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除使每个儿童达到国家统一要求的标准之外,还允许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使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方面能够实现自己的有特色的发展,而不是千人一面。

(三)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是指将幼儿教育看作是完整的系统,保证幼儿身心整体健全和谐发展,综合各要素,实施教育。贯彻这个原则应注意:

1。活动目标的整合

目标的确定要全面考虑情感态度、习惯个性、知识经验、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定位于整个人的发展。

2。活动内容的整合

以目标的整合为前提,使同一领域不同方面内容或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联系。内容的整合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

3。教育资源的整合

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育内容紧密相关,教育资源中蕴含了多种教育内容,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拓展学前教育的空间,丰富学前教育方法、形式和手段。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及社区都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利用,加以整合,使它们一致地对学前儿童的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4。活动形式和过程的整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