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
要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就需要我们学习语文知识,通过我们平时的阅读,获取丰富的养料,通过我们不断的实践,获得有益的经验。这是提高我们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它与知识、价值观及积极感情相连,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会不断发展。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也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快乐,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
从终身教育理念来看,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从衣食住行的窘境中解脱出来。电子器具的普及,也使人们可以摆脱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拖累,现代人也开始拥有更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外部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要实现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追求,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是难以达到的,只有依靠终身教育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素养,追求更高目标,也是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学习目的之一还应与所从事的幼教事业相联系。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还必须具备诸多优良的素质修养,包括作为基础的语文素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从事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幼教事业,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有了对这一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才能拥有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以情激趣,主动学习。
二、阅读文学作品
阅读文学作品能使我们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领悟语言规律,进而理解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达到认识真、善、美,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认识自己的目的,并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提高阅读能力
文学作品是我们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语文的载体。经典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有一定的蕴含和深度。我们阅读时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积累,思维的训练,而且能接受各时代的文化的熏陶,因此阅读是提高我们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我们已经接受了学校的基础教育,曾经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学习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也学会了阅读一篇作品的基本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学好了,可以不需要再阅读了;相反,我们更需要学习,更需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培养良好的语感
为了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即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谓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我们通过阅读文字,对其陈述对象要有整体性、全面性的把握,感受其完整表达的深厚意蕴。虽然语感的整体性有时还表现在模糊上,即不清晰、不确定,但它不同于含糊。人们在感知语言时往往只有正误、好坏的直觉结果,却说不清语感判断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意会”,一种“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领悟。正是这种领悟让我们在瞬间对言语能有全方位、多层面的整体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审美能力的高低。
2。培养语感的方法
语感还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这就意味语感的培养还需要我们其他的经验与能力。比如生活体验,它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接触各种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在阅读中我们要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诵读体味,形成语感。因为在充分诵读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有更深入的领悟和认识。我们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作品也就在我们阅读时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就具备了,我们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二)不断扩大阅读量
我们国家人均年阅读量是个位数,这说明国民的阅读学习与我国的社会发展不相符合。作为国民教育的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努力通过扩大阅读量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化素养,我们才能担当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见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与平时的积累有关。朱熹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说多阅读,自能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杜甫在诗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强调多读,才能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一个幼儿教师应该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涉猎其他书籍报刊,以此让我们进一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只有通过多阅读,我们才能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才能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三、加强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主要是指我们平时言语表达、书面写作的训练,这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且会促使我们更深入地进行学习,达到进一步的提高。
1。言语实践
有人说言语能力是天生的,这话不错,但具有良好的言语表达素养还需要后天的努力。
我们说话,首先要有内容,才能够在与人交往中吸引别人的倾听,别人在听你说话的过程中有一些收益或是产生共鸣,那么我们与他人的交流才是成功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和对世事良好的判断力。我们不断进行言语实践,才能不断促进我们的学习,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我们说话,还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比如说话时讲究语气、语调,使听者乐于倾听;看他人听说话时的表情,适时地改变自己说话的内容,善于与人沟通;说话说得慢一些,声音响亮一些,让听者更注意倾听我们的说话,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说话技巧,而这一切又必须是通过不断的言语实践训练,才能获得的。
2。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是我们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进行写作实践,其目的并非一定要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而是通过写作实践来促进我们学习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书面语言表达需要的材料是词汇,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语汇,并且明白每个词的确切含义,才能在写作时召之即来,准确地表情达意。这就促使我们去阅读学习,扩大自己的语汇。要写好文章,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习语法、逻辑。学习语法能帮助我们在遣词造句时做到语句通顺;学习逻辑能帮助我们在语句通顺的前提下,又遵循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使表达更符合客观规律。除了语言的“通”和“对”之外,我们需学习修辞的知识,修辞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从而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写作实践还可以使我们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我们在思考写什么时,就会学会观察外界人与事物,或者调动我们的记忆,回想自己曾经的生活与经验。我们在思考如何写时,就会自觉整理我们的思想,整合片段式的生活情景,并触发我们的想象力。
我们通过写作实践,可以检验一下现有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找到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随着我们写作实践的不断进行,我们的语文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越来越提升,思考判断越来越全面,思维过程越来越缜密。我们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真正的培养与提高。
四、养成学习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生活的一种力量。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它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这种习惯对我们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因此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为我们幼儿教师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学习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特征是“刻意,不自然”;第二个阶段特征是“刻意,自然”;第三阶段特征是“不经意,自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我们首先具有学习意识。具体而言就是:一要强化与时俱进的意识。当今时代日新月异,需要不断的学习,否则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出现个人能力退化的问题。“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开始,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先导。”因此要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要强化职业责任的意识。对幼儿教师来说,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幼教事业所需、责任所系。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以正确的观念、良好的文化修养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三要强化持之以恒的长远意识。知识的积累、素养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所能达到的,必须长久坚持,持久用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可采取一些方法来自律自己的学习行为。比如说制订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用以督促自己的学习;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展开学习过程。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有序,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渐渐养成,我们的语文素养培养就会落到实处,就会切实提高。我们由“刻意”学习进入“自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