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教师的语文素养包括 > 第一课 语言的源起与语言丛林中的汉语世界(第3页)

第一课 语言的源起与语言丛林中的汉语世界(第3页)

汉语以音节作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意义,音节又进一步或单独成词或组合成词。按照传统的音节分析法,汉语的音节除了声调外,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指汉语音节声母后面以元音开始的部分。例如“天”(tiān,[t'iān55]),其中的t[t']是声母,ian[iān]是韵母。此外,汉语中还有少数音节是以元音开头的,比如“爱”(ài,[ai51],我们假设它有一个声母而取数学中“零”的概念,称呼它为“零声母”,这个由零声母开头的音节就叫零声母音节。因此,任何一个汉语音节都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汉语音节中,情况相对复杂的是韵母,韵母按照构成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单韵母是由单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复韵母是由两个或者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鼻韵母是由元音和两个鼻辅音[n]或[ng]构成的韵母。按照韵母中最响亮的元音出现的位置,则可以把一个韵母再分为韵头(又称为介母,因为介于声母和后面的韵母的主要成分之间)、韵腹、韵尾三部分。其中,发音最响亮的成分称为韵腹,韵腹前面的元音称为韵头,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称为韵尾。比如在uan中,u为韵头,a为韵腹,-n为韵尾。当然,一个韵母可以没有韵头,比如an,也可以没有韵尾ua,还可以既没有韵头,又没有韵尾,比如a,但离开了韵腹,韵母是根本不能存在的。

浩如烟海的词汇世界

词语是客观事物的对应物,这话大体不错,但是如果说“有多少事物,就会有多少词语”,却大错特错了,不仅一物多名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词语还要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的事物就需要成千上万的词语来反映了。可是,汉语世界到底有多少词语,却根本无从计算,实在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

汉语词汇的特点首先是多。

构成汉语词语的细胞是词素,词素又称为语素。词是由词素构成的,而词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定型单位。词素按照在词语的作用又可以分为词根和词缀。词根是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词缀是词语结构中的附加成分,往往没有具体的实义,只起到构词的作用,按照位置又可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比如“阿婆”“桌子”就分别含有前缀、后缀。中缀在汉语中是否存在尚有争议。

汉语中的词语按照构成可以分为单纯词、合成词和复合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这主要是从表意的角度而言。因此,单音节词都是单纯词,但一个单纯词并不一定就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中的单纯词除了单音节词外,还有连绵词、口语词和译音词。

连绵词是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单个音节没有意义的双音节词。大多数连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有双声、叠韵或叠音等关系。比如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双声词:伶俐、忐忑、参差;两个音节韵母相同的叠韵词:逍遥、叮咛、玫瑰;两个音节读音相同的叠音词:猩猩、娓娓、潺潺。连绵词因为音节读音优美,还同时具有修辞上的作用。

合成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从构造上看,合成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重叠词,由相同的语素重叠构成,比如:爸爸、妈妈、偏偏、刚刚、渐渐、形形色色、花花绿绿(与连绵词的不同是合成词的单个音节单独出现也可以表达意义)。

另外一类是派生词。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的词。比如,前缀+词根构成的:阿姨、老师;词根+后缀构成的:胖子、石头。

复合词是指由词根和词根组合而成的词。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联合式: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如:思想、美丽、骨肉、质量。

(2)偏正式:前一个词根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整个词义以后一个词根为主,前一个起修饰或限制的作用。如:火车、黑板、朗读、雪白。

(3)述宾式:前后词根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前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如:动员、顶针、知己、过瘾。

(4)述补式:后面一个词根作为一种结果状态补充说明前面一个动词性词根。如:扩大、揭露、说服、提高。

(5)主谓式:前后词根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如:雪崩、口红、年轻、霜降。

(6)量补式:后面一个词根作为计量单位补充说明前面一个名词性词根。这类构造的复合词都是名词,不能受数量词的修饰。如:书本、人口、花朵、米粒。

此外,汉语中的词汇除了词,还有许多“语”。“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常见的“语”有专有名词、惯用语、谚语、成语、歇后语等,由于篇幅关系,不再赘述。

丰富而充分的汉语词汇为语言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词汇使用的频率上看,汉语词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占优势。根据对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语的统计,其中双音节词语占71%,单音节词占26%,多音节词只占3%;如果从日常口语的词语使用频率看,单音节词语的使用频率为61%,双音节词语的使用频率为37%,多音节词语仅为2%。目前看,双音节词语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简易灵活的语法规则

语法是组合造句的基本规则。它经常表现为直觉性的知识和约定的习惯,所以一个人的语法能力不一定从语法学习中获得,而是更多地来源于言语表达的实践。

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尚简。《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汉民族善于从简易入手,驾驭各种复杂的事物,这样的民族心理特征在语言上表现得也十分充分。因为规则简洁,所以也就灵活而富于变化。具体而言,汉语语法的最重要特点是没有词形的变化,一是词类本身缺乏形态标志;二是名词、动词等进入句子也没有形态变化。

由于尚简,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词语就获得了足够的灵活性和弹性。所谓弹性,“是指词语分合伸缩的不确定性。这种分合伸缩既是出于语言节奏修辞协调性的要求,又是因为汉语是一种单音节占优势的语言,在复杂化的要求下,语词的‘块然’状与可拼合性自然就为分合伸缩提供了可能。于是单复相合,短长相配,于整齐中含铿锵,于参差中见自然,文辞便‘掷地作金石声’了”。这样的简易的块然组合还为虚词的运用提供了足够的气韵空间,于是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汉语为诗意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甚至无穷的手段。

因为尚简而缺少词形的变化,又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独有特点:如语序是汉语表达的重要的语法手段,如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错综复杂等。

思考题

1。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2。汉语的特点是什么?试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