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两点 > 第四课 幼儿学习的榜样(第1页)

第四课 幼儿学习的榜样(第1页)

第四课幼儿学习的榜样

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和行为还处于萌芽状态,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在各种社会环境中,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社会主体。幼儿教师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很大一部分也在将自己的言行举止无形地传递给幼儿。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因此幼儿教师要担当起引导和示范的责任,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一、何成榜样

要想成为幼儿的学习榜样,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爱心意识和示范意识,并时刻提醒自己,一言一行要为幼儿作出榜样。

1。爱心意识

幼儿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是作为教育者的责任。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幼儿教师只有具备爱心,才能做到一切为了孩子,才能真正体现在对幼儿的任何教育之中。幼儿教师的爱心不仅表现为对幼儿生活的悉心照料,与幼儿交往时表露的亲情,而且应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意味着我们首先应该是怎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孩子的举止文雅,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举止文雅;我们希望孩子的言语文明,我们自己首先做到言语文明。幼儿教育不单靠课题的言教,更重要的是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垂范,这要胜过在孩子面前的十句百句的聒噪教育。我们知道,模仿是幼儿学习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幼儿教师注重身教,这其实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师提高自身修养,不仅仅是自身的要求,也是幼儿教育的需要,更是对幼儿爱心的体现。

有一个教育家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查自己,他应该想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这样严格的监督。他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要知道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详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最细微的事物。”正因为如此,幼儿教师要时时意识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对孩子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尽可能让自己表现完美,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榜样。

2。示范意识

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但对幼儿语言行为的学习模仿起着榜样的作用,而且对幼儿语言行为的习惯形成还起着修正的作用。和成人一样,幼儿也都生活在社会之中,相对幼儿园而言,社会的复杂性和家庭的影响,也会在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中反映出来。其不良的因素自然会影响幼儿言语行为的习惯,因此幼儿教师要有示范意识,及时纠正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

例如幼儿时常会乱扔东西,幼儿教师应提醒孩子不能乱扔东西。如果是一般的东西,教师可以示意要放在规定的地方,并自己示范将东西放好;如果是废物,教师可以领其走近废物箱或废物篓,示范投放,并让孩子自己行动。这样不但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还可以使其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幼儿教师的示范意识还表现在自己言行发生前或发生过程中,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将会产生的影响。幼儿教师也是一个社会中的人,他们也会因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情。倘若教师因某些麻烦的事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情,并将不良的心情带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中,难免会容易急躁,遇事不冷静和发生一些不理智的言行。此时幼儿教师应有较强的示范意识,及时提醒自己不理智的言行会给孩子不良的示范,那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及时调适心理,调整自己的言行。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示范意识不但在幼儿行为不规范时能产生对幼儿示范的行为,而且在自己言行出现不冷静状态时能及时地反省。

二、举止示范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良好行为的养成时期。针对这一时期幼儿举止培养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要让幼儿进行实践认知,才能真正使幼儿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无论是教育,还是实践认知,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示范作用。

1。行为姿态

幼儿正确行为姿态的养成,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需要学习正确的坐姿、站姿及走姿,这不仅是行为礼仪的要求,而且也是幼儿体格得到正常发育的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幼儿进行分解的示范:坐要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站要身体正、目不斜、收下颔、头不晃、手垂放、腿脚并;走要头昂起、匀摆臂、上身直、双肩平、步轻盈。幼儿教师不要以为一次课堂的示范就能使孩子学会了行为姿态,其实幼儿的认知和规范行为来自于幼儿教师的提醒和幼儿对教师不断的模仿学习。

因此幼儿教师平时要始终注意自己的行为姿态,为幼儿作出榜样。幼儿教师持续性的行为姿态示范,方能对幼儿规范行为的养成产生持续的影响。幼儿教师容不得半点疏忽。幼儿教师示范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贯穿整个生活之中的。教师平时任何一次不完美的行为姿态在幼儿关注中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幼儿十分敏感,善于窥视出教师的缺点,就会不自主去模仿,所以幼儿教师的点滴行为都要慎重,都要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教师良好的行为姿态并不是一次教学所需、刻意所为,给幼儿做做样子,而是来自于自己长期不断的行为修养。因此幼儿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使自己正确的行为姿态成为一种习惯,并以自然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2。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同样需要幼儿教师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以影响。幼儿的行为与成人并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方式。幼儿此时还不能完全具备社会情感,而成人则将考虑个人行为会给别人造成影响。例如幼儿常会乱奔乱跑,不懂得爱护东西,拖拉桌椅,关门声响,做了错事会说谎,等等。因此幼儿教师除了不断地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幼儿意识之外,还需要平时以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作出示范。

幼儿教师要求孩子爱护东西,不随地乱扔,同时需要自己示以正确的方式,能将东西轻放,将不用的东西放在规定的地方;要求孩子轻声关门,而自己在平日的关门行为中轻开轻关,时时以身作则;要求孩子诚实不说谎,而自己无论与孩子还是同事之间交流,都要注意不说谎话。总之,幼儿教师要让孩子行为规范,养成习惯,就必须自己首先做到行为规范。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为先导,以教师的良好行为为示范,以孩子不断的行为反复强化认知,那么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终将养成。其中幼儿教师的示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无声的教育,是孩子努力的标杆。

幼儿的行为习惯,都是模仿成人的结果。如果说是教育,幼儿教师平时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就是最有效的教育。正因为如此,幼儿教师应该懂得,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身教永远大于言教。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在自然的模仿中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语言示范

幼儿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获得与行为规范获得一样,主要通过自然观察和模仿而来的。幼儿教师如果有良好的语言示范,那么幼儿的语言就会正确地发展。幼儿教师应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1。礼貌用语

幼儿的礼貌用语教育不但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师都十分重视礼貌用语教育,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情景,教会孩子与人见面时说“你好”,与人分别时说“再见”,对别人的帮助说“谢谢”,对别人的感谢说“别客气,不用谢”等。虽说教会孩子说礼貌用语很简单,但要养成孩子主动说礼貌用语却需要幼儿教师平时的示范。

例如孩子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老师与家长见面时互道“你好”,与家长分别时互道“再见”,孩子在老师与家长之间,常见常听,自然受到熏陶,学会模仿。平日里,教师之间言谈交流多用“请”“谢谢”“对不起”之类的礼貌用语,也会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虽然孩子用心他事,但“请”“谢谢”“对不起”之类话语也能声声听入孩子之耳。如果说幼儿教师教学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的话,那么平时教师的礼貌用语示范则是孩子学习的第二课堂。幼儿教师第一课堂的备课只需要一两个小时,而第二课堂的教育就需要幼儿教师长期的“备课”。

礼貌用语从内涵来看,其实是一个人品德的反映,因此礼貌用语教育可视为对幼儿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幼儿教师只要在真情之中示以礼貌用语,幼儿也就会在真情之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幼儿教师的示范对幼儿心灵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规范语言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