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卫生学必背知识点 > 第三 托幼机构一日生活活动卫生(第2页)

第三 托幼机构一日生活活动卫生(第2页)

(一)睡眠时间

足够的睡眠可以使学前儿童机体的各系统各器官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益于健康和生长发育。儿童年龄越小,所需的睡眠时间越长。新生儿睡眠不分昼夜,除了饮食外,其他时间大多处于睡眠状态。随着月龄的增加,婴幼儿白天睡眠时间逐步减少。但1岁半到6、7岁的学前儿童,白天仍需睡眠一次,一般安排在午餐以后。每个学前儿童身心状况不同,睡眠时间也不尽相同,可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此外,睡眠时间的长短还应根据季节的情况做适度调整。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夜间睡得少,可以延长午睡时间;冬季昼短夜长,天气寒冷,夜间睡得多,可适当缩短午睡时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保证学前儿童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学前儿童所需睡眠时间详见表9-1。

表9-1学前儿童所需睡眠时间

(二)睡前准备

托幼机构做好学前儿童睡眠前的各项准备,可保证学前儿童及时入睡,并有益于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

托幼机构的学前儿童卧室要空气流通,室温宜人、安静、无亮光刺眼。有不少托幼机构活动室兼做卧室,那么对活动室也要有此要求。寒冷季节,在学前儿童睡眠前应开窗通风,至临睡时关上,睡眠时可打开通风小窗或气窗通风换气。气温超过18℃的季节可开窗睡觉。

2。准备舒适的睡眠环境

睡眠前应认真检查学前儿童的床铺(或垫)和被褥,床铺不应有杂物,特别是一些有可能伤害儿童的物品,如别针、发卡等;被褥要厚薄适宜、干净,枕头不要过高。

3。睡眠前饮食要适量

睡眠前不宜让学前儿童吃得过多,以免妨碍膈肌的运动,加重心脏的负担,也不要空腹睡眠。临睡前不要让学前儿童大量喝水,以免小便增多影响睡眠。

4。睡眠前提醒学前儿童如厕小便

学前儿童会因贪玩而忘记在睡眠前如厕小便,应经常给予提醒,让其养成入睡前小便的习惯。

5。平定学前儿童的情绪

托幼机构在午餐后、午睡前可安排一段时间由教师带领做一些较平静的活动,如很自由的散步、听听轻松的音乐、念念儿歌等。而不宜让学前儿童做活动量大的游戏,不看不听刺激惊险类的影视和故事,不大声唱歌和跳舞,不喝茶、咖啡等使大脑兴奋的饮料,使学前儿童的情绪保持稳定,以保证其安静入睡。

6。给予学前儿童准备睡眠的信号

在睡眠前,托幼机构可以播放一段优雅的催眠曲之类的音乐,或让学前儿童在自己的座位上静坐片刻,给儿童一种睡眠的信号,日久可让学前儿童形成条件反射,到时就会安静自然地入睡。

(三)睡中管理

托幼机构要做好学前儿童睡眠的各项管理工作,以保证其睡眠的质量和安全。

1。纠正儿童的睡眠姿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的正确姿势是向右侧睡,双腿稍稍弯曲,这样的睡姿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身体的右侧,从而相应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脏休息;也会使较多的血液流经肝脏,有益于肝脏功能的发挥;此外还有利于胃中食物向小肠大肠移动。然而,睡眠姿势也不应绝对化、一成不变,这样也不利于消除疲劳,而且年龄越小的学前儿童,越不应固定一种睡姿,因为学前儿童骨化尚未完成,固定一种姿势睡眠,易造成颅骨、胸廓、脊柱等变形。

要注意纠正学前儿童不良的睡眠习惯。蒙头睡眠是极不卫生的睡眠习惯,它导致被窝里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积越多,加上肛门排出的粪臭素、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在睡眠时吸入这种污浊的空气,易做噩梦、惊醒,起床后会感到气闷、头晕、精神不振,也易患鼻炎和感冒,长期蒙头睡眠会影响智力和降低抗病能力。

2。照顾儿童睡眠的差异性

由于个体差异,即使是同龄学前儿童,对睡眠时间长短的需要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制订生活制度时,应顾及学前儿童对睡眠时间需要的差异性,允许部分早醒而不愿继续睡眠的学前儿童适当提前起床,将他们安排到其他地方进行安静的活动。这样做不仅避免这些学前儿童在睡眠中因觉醒而影响其他学前儿童的睡眠,而且不会因强迫学前儿童进行睡眠而压抑其个性。

3。观察儿童睡眠情况,注意发现健康问题

学前儿童的健康问题有时在睡眠过程中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例如,肠道内有寄生虫,睡眠时寄生虫在肠内活动刺激神经,经反射作用会引起学前儿童咬牙;又如学前儿童习惯性**摩擦的不良习惯也常在睡眠中表现。在学前儿童睡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学前儿童的体表症状和行为,若发现异常,则应追究原因,及时给予解决。

4。注意环境的动态变化

在学前儿童睡眠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睡眠环境中温度、湿度、通风、噪声强度等动态变化,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要及时给予解决。要特别注意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并有完善的应付对策,一旦火灾、地震等事故发生,能使学前儿童以最快速度从睡眠状态进入疏散、避灾状态。

拓展阅读

世界睡眠日

睡眠是生命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过程,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然而,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目前27%的人有睡眠问题。为了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据中国6城市的调研显示,成年人一年内的失眠患病率高达57%。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与赛诺菲-安万特合作的“各科医师睡眠状况调查”显示:在2002年有69。4%的医生存在睡眠障碍问题。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六、如厕

大、小便是机体的生理需要。学前儿童对排便的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托幼机构应允许学前儿童根据需要随时大、小便,在每个活动环节过渡时要提醒学前儿童排便,并逐步培养学前儿童定时大便的习惯。

(一)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前儿童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

不强制学前儿童大、小便,孩子可以随时如厕。对初入园的学前儿童要教会学前儿童用语言表达便意,以及正确的大、小便方法。排便时不弄脏便池的外边,不玩弄大便纸或厕所内的其他物品,不在厕所内打闹。学会便后使用手纸的方法,养成便后用肥皂洗手的习惯。要让学前儿童懂得,腹泻时要及时告诉教师或保育员。

(二)应及时提醒学前儿童如厕

避免因憋尿、憋便而导致的排尿困难、感染和便秘。每天早晨起床后或早饭后,要提醒学前儿童大便。正常情况下,学前儿童每天大便1~2次。学前儿童小便的次数和量与其饮水量密切相关,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在活动交替的间歇和睡眠前,应提醒学前儿童排尿,但不得限制便溺的次数、时间。当学前儿童不小心尿湿裤子或床时,保教人员应给予理解,不要指责,消除其紧张感,并提醒家长为孩子准备换洗的裤子。

七、离园

在学前儿童等候离园时,可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一些室内较为安静的桌面游戏或户外活动。离园前,引导学前儿童清理自己的物品、整理书包。在等候离园时,教师、保育员要注意学前儿童的活动安全,经常清点人数,不要让学前儿童擅自走出托幼机构的大门,更不可让陌生人将学前儿童带走。同时,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学前儿童在园的生活情况。待学前儿童全部离园后,保教人员应将室内打扫干净,物品消毒,摆放整齐,关好门窗和水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