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卫生学必背知识点 > 第一 学前儿童认知及语言发展(第1页)

第一 学前儿童认知及语言发展(第1页)

第一节学前儿童认知及语言发展

一、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认知()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一种高级心理功能。认知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

(一)感觉的发展

&ion),人的认识活动从感觉开始。儿童的感觉发展是不平衡的。最早出现的是皮肤觉、嗅觉和味觉。

新生儿的皮肤觉极其灵敏,特别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等是最敏感的部位。1岁以内儿童的皮肤觉已相当发达。一般来讲,女孩的皮肤觉比男孩更为灵敏。味觉在婴儿出生前已经发育得相当好,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不少实验研究证明,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

但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焦点难以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新生儿的视敏度检测发现,新生儿的视敏度值在20200到20600的范围之间,这只有正常承认视敏度(2020)的十分之一[1]。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视敏度不断提高,6个月时,婴儿的视敏度已发展到2070左右,1岁时与成人接近。根据正常视力标准,学前儿童3岁时能达到4。7~4。8,4岁时达到4。8~4。9,5岁时达到4。9~5。0[2]。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便出现了颜色视觉。冯晓梅等人采用“去习惯法”对15名新生儿的颜色视觉能力进行研究后发现,80%的新生儿在出生8分钟—13天就能分辨红圆和灰圆[3]。另有研究者(Borstein)的研究发现婴儿看到的第一种颜色是蓝色,其后依次为红色、黄色和绿色;4岁后儿童开始能逐步区分不同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颜色,认识各种混合色,并掌握这些颜色的名称。1岁半的幼儿已能根据头发长短、颜色、服饰、个子等区分爷爷、奶奶、阿姨、叔叔、哥哥、姐姐等。

听觉神经从怀孕第8周开始发育;到5~7个月时胎儿的听觉完全形成,能分辨出各种声音,并随着声音在母体内做出相应的反应;8个月以后,能分辨出声音强弱的神经也已形成。出生后2~3个月时能够逐步安静地倾听音乐和周围成人的说话;到3~4个月时对轻快、柔和的声音表现出愉快,而对强噪声表现出不快,并能寻找声源;5个月开始分辨亲人声音。

整个学龄前时期都是儿童听觉敏感性增长的时期。因此要尽量减少噪音,保护儿童听力。

(二)知觉的发展

&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新生儿出生后就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定位能力。例如,新生儿能把头转向声源方向,但这种原始的声音定位是和条件反射相类似的皮层下反射性事件。4个月时的定位才是由皮层部位所支配的声音定位,此时婴儿具有了最初的方位知觉。2~3岁儿童的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有了一定发展,3岁幼儿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要到7~8岁后才能掌握。

1~15周婴儿已具有初步的形状知觉。幼儿对不同集合图形辨别的难度从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婴儿借助于人体有节律的生理变化——“生物钟”来知觉时间的变化。当婴儿感到饥饿时,就对吃奶的时间形成了条件反射。幼儿初期有了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的具体生活联系在一起,3~4岁儿童只知道“早晨”是天亮起床的时候,“晚上”是天黑睡觉的时候;4~5岁儿童能辨别昨天、今天、明天,能够运用早晨、中午和晚上等词语,5~6岁开始能辨别前天、后天。幼儿对时间标尺的理解和利用能力与年龄有关,7岁左右的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

(三)注意的发展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根据注意产生时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类。

婴儿出生就有了注意。此时的注意是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

学龄前时期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持续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相关研究发现:对有兴趣的事物,1岁半的儿童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2岁半能集中注意10~20分钟。[4]

随着语言的发展,开始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儿童开始能够对成人言语指令做出反应,语词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支配着儿童注意的选择性。

研究发现:如果教育得法,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15分钟,5~6岁幼儿的注意可保持20~30分钟,在幼儿从事感兴趣的游戏时,注意持续时间可达90分钟以上。[5]在注意分配上,4岁幼儿偶尔能和别的小朋友联合做游戏,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并能和小朋友协调一致。注意转移速度上,5、6岁幼儿比3岁幼儿反应要灵活得多。

(四)记忆的发展

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重现,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事物的反映。

研究发现:胎儿8个月左右就有了听觉记忆;出生后几天的婴儿就已经能够辨认出母亲的气味和声音;2~3个月的婴儿就有了短时记忆(当注视的物体从视野中消失时,他们能用眼睛去寻找);4个月的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再认(能区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但此时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保持时间很短。一般只能保持几天。1岁后儿童能再认和再现几个星期以前感知过的事物。2岁左右的儿童不但能再现几个月前感知过的事物,还能想起几个月前认知过的与人或物有关的事件、情境。

学前儿童的记忆主要是无意记忆。幼儿经常是自然而然地记住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诗歌、童话故事等,被记忆的东西常常是一些直观的、形象鲜明的、能激起兴趣和情感的事物,他们一般还不会向自己提出有意记住某事的任务。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言语能力的发展,到了中、大班,幼儿开始逐渐领会成人提出的任务要求,有意记忆开始发展。有意记忆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幼儿初期由于知识经验贫乏,对事物的把握往往只停留在一些外部特征和表面联系上,尚不能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多靠机械重复、生硬模仿来进行记忆。因此,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也是幼儿期记忆的特点。但4岁后,随着幼儿生活内容的丰富、理解能力的提高,幼儿开始对记忆的材料进行分析、加工、改造,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