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卫生学电子版教材 > 第二 学前儿童常见外伤与急救(第2页)

第二 学前儿童常见外伤与急救(第2页)

全身症状:若感染狂犬病毒,患者前期多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多在枕部)、倦怠、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头紧缩感;患者还表现为牙关紧闭、大量流口水、不敢饮水、吃饭,以致病人逐渐消瘦,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处理方法

(1)就近迅速清洗伤口。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半个小时,再用大量清水清洗患处。

(2)充分消毒伤口。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清洁剂,用碘酊反复消毒伤口。

(3)接种正规疫苗。狂犬病疫苗一共接种5次,需要在第0、3、7、14及28天各于肌肉接种一次。

(二)蜂类蜇伤

蜂类的雌蜂尾部有毒腺及整针,整针刺进人体皮肤将毒液注入。毒液中主要含蚁酸、神经毒素和组织胺等,易引起机体溶血及出血,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抑制作用,还可引起过敏反应。

1。症状

轻者可局部表现为红肿、疼痛、灼热感、水疱、瘀斑、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数小时至几日可自行消失。严重者常引起发热、头痛、恶心、烦躁不安、昏厥等症。蜂毒过敏者可引起荨麻疹、鼻炎、唇及眼睑肿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个别严重者可导致喉头水肿、气喘、呼吸困难、昏迷,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急救处理

一旦被蜇伤,立刻取出毒刺或毒囊,吸出毒汁并使用碱性溶液清洗蜇伤处,如肥皂水、3%的氨水、5%的碳酸氢溶液等冲洗患处,蜇伤严重者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三)毒蛇咬伤

毒蛇的体表特征为:一般头呈三角形,尾短而钝,身体斑纹色彩鲜明。其唇腭上有一对毒腺与毒牙,被其咬伤时,毒液由腺体排出沿毒牙的小管或沟进入伤口,引起中毒。毒蛇咬伤多见于夏秋季节。

1。症状

局部症状:咬伤处有麻痒感、灼痛、肿胀,可见出血、水疱、组织坏死等。

全身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脑神经麻痹;也可全身多处出血、少尿、无尿,或血凝后引起血管栓塞等。严重者肢体瘫痪、休克、昏迷、惊厥、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

2。急救处理

被毒蛇咬伤后,毒液在人体内迅速播散,短期内可危及生命,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

(1)缚扎。咬伤后立即就地取材,于伤口近心端缚扎,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以减少毒液吸收与扩散。

(2)排毒。

扩创法:常规消毒后,沿牙痕作纵向切口1。5cm,深达皮下或做“十”字切口,如有毒牙遗留应取出,并用手由近心端向远端伤口的周围挤压,使毒血排出,同时以肥皂水或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若伤口流血不止,有全身出血现象,则不应扩创,以免发生出血性休克。

吸吮法:用口吮、拔火罐或抽吸器等方法,将伤口毒血吸出。若吸吮者的口腔黏膜破损或有炎症,不宜做吮吸法,以免引起中毒。

(3)外用、口服或注射蛇药。

(4)及时护送患儿到就近医院。

四、异物入体

(一)异物入耳

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玩耍时误将异物放入,偶可见小虫等侵入。异物大小及有无刺激性会引起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头痛和眩晕等不同的症状,亦可继发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病。

处理方法:

1。较小异物可直接用异物钩、小刮匙或袖珍镊子取出;若是表面光滑的异物,如小球、钢珠等,禁用钳子钳取,以防愈钳愈深,有伤及鼓膜的危险。若为豆类等植物性异物,应先用75%的酒精或白酒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后再取出。

2。小虫爬入外耳道,则应让幼儿身处黑暗之中,用手电照射外耳道,诱使小虫自行爬出;也可用酒精滴入耳内,杀死小虫,再用镊子取出。

3。如损伤外耳道而出血,可用碘附纱条压迫止血,涂以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次日再取出异物。

(二)异物入鼻

鼻腔异物(常见的有花生米、豆类、小物件等)可引起幼儿鼻塞、流涕、打喷嚏,异物长期存留在鼻腔,则可引起鼻腔黏膜溃烂、感染,引起鼻炎、流脓血。

处理方法:若刚放入,可用手压住另一侧鼻孔,让幼儿用力向外呼气,使异物随气流冲出;也可刺激幼儿的鼻黏膜,使其产生喷嚏反射,将异物自行喷出。这些方法无效时,应及时就医,取出异物。

(三)异物入眼

异物入眼后,幼儿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眼睛不能睁开、疼痛、流泪,严重者造成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急救处理:

1。当灰尘、昆虫、铁屑等进入眼内时,切忌用手揉擦眼睛,以免异物擦伤角膜或陷进组织。应轻轻将上眼皮向前拉起,使眼皮与眼球之间有一空隙,用泪水或冷开水冲洗;如无效,闭上眼睛眼珠向下,用消毒棉签蘸少许生理盐水轻轻擦去,然后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