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卫生学电子版教材 > 第一 健康教育概述(第2页)

第一 健康教育概述(第2页)

(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

(2)规律性:行为有规律地发生而不是偶然行为。

(3)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

(4)一致性: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无矛盾。

(5)适宜性:行为强度适宜,有理性控制,无明显冲动表现。

2。促进健康行为的类别

(1)基本健康行为

基本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当的身体活动、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等。

(2)戒除不良嗜好

不良嗜好指的是对健康有危害的个人偏好,如吸烟、酗酒与滥用药物等。戒烟、戒毒、戒除酗酒、滥用药物、网络成瘾等属于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3)预警行为

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预防事故发生,以及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

(4)避免环境危害行为

这里的环境危害是广义的,包括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此外,避开不利于健康的环境也可以采取积极或消极两类方式,如离开被二手烟污染的环境、在存在污染的环境中工作时穿戴防护用具属于消极避免环境危害的行为,而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那些引起人们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等则属于积极避免环境危害行为。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以实现三级预防,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包括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诊、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康复等。其中:①求医行为(Health—seekingbehavior):指人们感到不适,或察觉到自己患有疾病时,主动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②遵医行为(pliancebehavior):指个体在确诊患有疾病后,积极遵从医嘱检查、用药,配合治疗的一系列行为。

(二)危害健康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health—riskybehavior):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1。危害健康行为特点

(1)危害性:行为对个体、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2)稳定性:行为非偶然发生,有一定强度的行为保持相当的时间。

(3)习得性:危害健康的行为都是在个体后天的生活经历中学会的。

2。危害健康行为类别

(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生活方式(lifestyle)是指一系列日常活动的行为表现形式,是行为活动的总和。不良生活方式则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包括能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锻炼、高盐高脂饮食、不良进食习惯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肥胖、心血管系统疾病、早衰、癌症等的发生关系密切。

(2)致病行为模式

致病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TypeABehavioralPattern,TABP)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表现为争强好胜,工作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警戒性和敌对意识较强,勇于接受挑战并主动出击,而一旦受挫就容易不耐烦。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A型行为者。

C型行为模式(TypeCBehavioralPattern,TCBP)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表面隐忍而内在情绪起伏大。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患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三倍左右。

(3)不良疾病行为

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不良疾病行为可能发生在上述过程的任何阶段,常见的行为表现形式有:疑病、恐惧、讳疾忌医、不及时就诊、不遵从医嘱、迷信乃至自暴自弃等。

(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吸毒贩毒、性乱等危害健康的行为属于此类行为,这些行为既直接危害行为者个人健康,又严重影响社会健康与正常的社会秩序。如吸毒可直接产生成瘾的行为,导致吸毒者身体的极度衰竭,静脉注射毒品,还可能感染乙型肝炎和艾滋病;而混乱的性行为可能导致意外怀孕、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等。

[1]马骁:《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第51~52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