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卫生学电子版教材 > 第一 意外伤害的急救要领和方法(第1页)

第一 意外伤害的急救要领和方法(第1页)

第一节意外伤害的急救要领和方法

一、意外伤害急救要领

(一)保持镇静

意外伤害发生时,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并设法维持现场秩序。

(二)电话呼救

在发生危重意外伤害时,马上向“120”呼救,是争取生存的第一措施。电话接通后,保持镇静,陈述清楚,至少应明确以下几点。

1。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现在所在地、联系电话;

2。急症发生的时间、当前的主要症状和最突出的发病表现,以及已采取的初步措施(服药、吸氧、止血、包扎、固定等);

3。约定候车地点(交通要道、大型建筑标志、公交车站等);

4。听取急救中心的指示、建议,做好接车准备。

(三)急症识别与初步急救

1。初步检查生命体征(体温、神志、血压、呼吸、脉搏情况),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5分钟书面记录一次。

2。保持正确体位(不要随意变动患者体位或搬运病人),预防并发症。一般情况应不用枕头,平躺。对于摔伤或坠落伤患儿,不可搬头抱脚移动,以免脊髓神经损伤,造成截瘫;昏迷发生呕吐者,应将其头侧向一边;呼吸困难或哮喘者应取半卧姿势。注意尽量减轻幼儿痛苦,处理和搬运时,动作应轻柔,位置要适当,语言要温和,必要时予以镇痛、镇静药物,以改善病情。

3。进行初步急救。如采取止血带或压迫止血的措施,防止失血过量;当患儿的呼吸、心跳发生严重障碍时,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必要时进行口对鼻人工呼吸。

4。清理环境。清除走道上的杂物,方便担架搬运快速通行。

5。要点交接。救护车到达后,向专业急救人员详细讲述病情变化过程、已采取的初步急救措施,以保证急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常用急救方法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适用于窒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溺水及触电等患者的急救。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呼吸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等,但以口对口呼吸法是最常用的呼吸骤停现场急救措施。

判断呼吸是否停止:看胸腹呼吸起伏,听出气声,感觉患者口、鼻有无气体吹拂。

其操作方法为:

1。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仰卧,头、颈、躯干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松懈衣服、领扣,放松腰带,并注意保暖。

2。畅通呼吸道。头偏向一侧,使口内**(呕吐物、痰液)流出,还可用食指包上纱布,将口腔异物(泥沙、杂草)掏出;同时注意将病人口中假牙取出。如舌头向后缩,应用纱布等将舌拉出。

3。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托颈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一只手放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只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颌骨下方,将颏部向上抬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

4。口对口呼吸法。保持呼吸道畅通和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的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病人鼻孔(捏紧鼻翼下端)。抢救开始首先缓慢吹气两口,每次呼吸1。5~2秒钟,以扩张萎缩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接着深吸一口气,用嘴衔住幼儿的口鼻(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往里吹气,以2~3秒间隔吹一次。吹气不要过于用力,见到其胸部隆起,便把嘴松开,再压其胸,帮助呼气,直至将病儿送入医院。对于较大的儿童:救护者深吸一口气,捏住病儿的鼻孔,用嘴贴近病儿的嘴,向里吹气。吹完一次,嘴离开。放松病儿鼻孔,轻压气胸部,帮助呼气(见图7-1)。这样有节奏地进行,每隔3~4秒钟吹一次。如果病儿牙关紧闭,也可对着鼻孔吹气,方法与口对口吹气法一样。

图7-1口对口呼吸法急救术

(二)心肺复苏(CPR)急救术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的急救术。

急救步骤:

1。判断意识并呼救帮助。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

2。打开气道。首先,轻轻将病人转动成平躺体位,置于平整硬地然后打开气道。(详见本节“人工呼吸—开放气道”)

3。判断脉搏。用食指和中指轻触及气管正中,再向两侧滑动2cm~3cm,正常人可触及颈动脉搏动(见图7-2)。若未触及脉搏,表明心脏停搏。

图7-2判断脉搏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