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新编国学读本杨芸 > 留侯论1(第2页)

留侯论1(第2页)

[15]伊尹:商汤大臣,名伊,尹是官名。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汤去世后历佐卜丙、仲壬二王。后太甲即位,因荒**失度,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迎复位。太公:此指姜太公姜尚。

[16]荆轲:战国末年剑客,受燕太子丹派遣刺杀秦王嬴政,图穷匕见之际,刺杀未果,被当场杀死。聂政:战国时侠客,为报父仇(或说为严仲子报仇),历尽艰险,刺杀韩王(或说韩相侠累)。因怕连累家人,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

[17]倨傲鲜腆:妄自尊大而不知羞耻。鲜,少。腆,害羞。

[18]孺子可教:成语,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孺子,小孩子,年轻人。

[19]肉袒:脱去上衣,**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逆:迎。

[20]下人:处于别人之下,指对人谦让。

[21]信用其民: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22]……遂舍之:事见《左传·宣公十二年》:“春,楚子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至于逵路。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退三十里而许之平。”

[23]……三年而不倦:事见本书第二专题《卧薪尝胆》。

[24]……此子房教之也: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25]王(wànɡ):称王。

[26]词色:言辞脸色。

[27]……不称其志气:《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曰:“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及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课外阅读

欧阳公作省试知举,得东坡之文,惊喜,欲取为第一人,又疑其是门人曾子固之文,恐招物议,抑为第二。坡来谢,欧阳问坡所作《刑赏忠厚之至论》,有“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此见何书,坡曰:“事在《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退而阅之,无有。他日再问坡,坡云:“曹操灭袁绍,以袁熙妻赐其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欧退而大惊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汝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史记·淮阴侯列传》

思考与探讨

1。本文是《留侯论》,不是《留侯传》,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2。本文议论的中心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勇”?

3。自读课后材料,说说苏轼在文中的观点与“太史公”司马迁有何差异。分析其敢于质疑前代大家的基础是什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